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3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历代注家关于《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一章的解读可谓异见纷呈。就文本本身予以探析,本章当为"感叹—反应—批评"的逻辑结构;对《论语》的义理系统进行分析,可知孔子论"勇"有"积极的勇"与"消极的勇"的分疏;对"勇"进行思想史的追本溯源,不难发现,在孔子之前可能存在过"尚义"的时代,其时以"义"规"勇"的思想资源比较丰富。据此可断定,"好勇过我"之"我"当为"义"字之误,孔子在本章的表达只可能是以"义"规"勇",而非以"我"规"勇"。  相似文献   
312.
荀子的"重己役物"和庄子的"物物而不物于物",集中地概括了儒道的"超越"思想和"超越"精神。他们认为人应该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功利追求,"重己役物";求利而不为功利所役,不应成为功利的"心奴","不物于物"。这是一个包含相当深刻的哲学智慧和人文精神的哲学命题。在功利至上的现代社会,人们陷于"为物所役",成为物质功利的"心奴"。"重己役物"、"物物而不物于物"的"超越"思想,对于现代人摆脱因被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所役而陷于的精神桎梏,或许会有一定的人文启迪。  相似文献   
313.
论德性的项目及其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德性常常是以德性项目的形式出现的。当德性进入伦理学的视野以后,伦理学家们基于对德性的本性及其项目的反思,提出一些德性项目并进一步对德性进行分类,将不同的德性项目纳入不同的类型。从伦理学的意义上看,德性的项目与德性的分类是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314.
鲁从阳  郭广银 《学海》2011,(1):81-88
理想人格是解读《道德经》的一个重要维度。老子关注人的生命的本真存在和理想状态的实现,他从其抽象玄妙的形而上道论出发,引申出以"朴"为本质的人性论,并通过其朴素的辨证思维建立其彻底的道德观,进而提出尚柔、守中、持保三宝等修养途径,建立了一个使人实现其个别性与普遍性相统一、完成人格并达至理想的存在状态的体系。守中成德——修德复命——复命归朴——道无名,朴,这即是老子理想人格思想的基本进路。  相似文献   
315.
任何人要赢得他人的尊重,其前提就是要让人了解你,通过了解发现你具有值得人们尊重的思想行为,人们才会尊重你,宗教也是如此。还是暑期学习会期间,还是这个地方,我们组织了重庆市宗教界第二届讲经比赛活动。  相似文献   
316.
黄继新 《天风》2006,(21):32-35
儒家所谓“为己之学”,就是做学问的首要目的,是为了造就自己,发展自己的人格,与”为人之学”的沽名钓誉相对立。本文首先引介儒家的为己之学的思想,接着简单考察历代大儒对为己之学的发扬光大,然后,把为己之学的精神应用于基督教传道人的读经研经,指明传道人读经研经必须有正确的首要目标,就是自我修养.,就自己。只有做到这一步,传道人才有能力去造就信徒。  相似文献   
317.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学者们都在从不同的领域谈论宗教起源的问题。费尔巴哈 (1804-1872)从唯物主义哲学家的立场、涂尔干(1858-1917)从社会学家的立场、弗洛伊德则从心理医生的立场解释了宗教起源的共同特征, 即将人的主观意愿投射到外在的某种超自然的人物或观念之上,以构成自己崇拜的对象。这就是著名的“投射理论”。关于宗教起源的这个解释系统,由费尔巴哈算  相似文献   
318.
梵二文献《传教法令》第一章,论教友传教的使命第三节中有此记述:天主圣神在教会一切成员心中传播信德、望德、爱德。传教事业即在这三德中进行。而且,由于上主最大爱德诫命的要求,每个基督徒都有责任去寻求上主的荣耀,使他的神国来临,寻求一切人的永生,使他们认识唯一真神,认识他所派遣的耶稣基督(参阅若17:3)。于是,一切基督徒都负有一项高贵的使命:为使上主救人的信息到处为所有的人知晓、接受。勿庸置疑,我们教友都负有传播基督福音的神圣使命。在这问题上,只要广大教友能与蒙主特召贡献毕生服务上主的神职人员协力合作,基督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319.
“以德化民”的德教传统是我们民族的一笔丰厚的道德遗产,它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重在研究这种“德治”、“教化”传统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的现实价值。文章认为,弘扬德教传统,加强法治与德治、教化相结合,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文章着重从四个方面具体探讨了弘扬德教传统,强化道德教化及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以克服市场经济负面作用、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320.
论文从易学起源、易学本质、象辞关系、象理关系论述了来知德以易象为核心的易学思想.来知德易学提出易起源于象、舍象不可以言易、立象系辞、假象寓理,确立了易象在易学研究中的地位,批判了王弼和宋明儒者重理不重象的倾向.来氏的"假象寓理",不仅有以象为本、无象则无理的意义,也内涵以象为工具、以彰显理为易学归宿的意蕴."主宰者理",是言理主宰世界一切,易象只是理解和解释义理的工具而已,以此克服了汉儒将易学研究局限在易象层面的倾向.来知德从无象则无易到假象寓理、主宰者理,完成由象数到义理、由天道到人道的论证,阐发了以太极或理为本体、贯通天人的义理之学,从而与宋代程朱易学和明代以阐发程朱易学为宗旨的官学易学区别开来.来氏虽提出了许多不同于程朱易学的观点,但在许多方面仍未超越程朱易学.同时,来氏错综理论以至其整个易学,也吸收了汉儒互体之说、京房八宫说、虞翻卦变与旁通说、孔颖达非覆即变说等象数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