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6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考工记》作为我国春秋时期记录古代传统技术的开端文献,集中体现了齐国的工艺美学思想,其记录内容丰富而繁杂,为现代工艺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自德国出现的未来引领西方现代设计的包豪斯精神,其设计理念和设计教育精神直至今日仍然是设计领域研究的主题。本文一方面研究《考工记》的工艺美学思想,挖掘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设计思想和原则,另一方面与对世界现代设计影响深远的包豪斯精神相比较,研究现代设计的起源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2.
铜镜是我国古代玻璃传入以前比较常用的一种生活用具,主要用于照面和佩饰以及道教术士的法器等。透光镜和其它古镜一样都是用铜、锡、铅合铸而成,本无透光之理,只是根据有的铜镜承日照之,镜背花纹透影在壁的现象而定名,国外有人还称之为“魔镜”,民间俗称为“照妖镜”。这种镜经过探索和研究,目前已基本上掌握了铸造技术,上海、西安、河南等地已复制出绚丽多彩的透光宝镜。但是,在我国古代,最先研究和掌握而且始终秘而不传的这种铸造工艺则是当时的道教术士。  相似文献   
33.
牡丹纹考     
装饰纹样演变的历史,其实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审美特征变迁的历史。牡丹纹的衍化历经千余载,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发展史中,可称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借助牡丹纹的探溯,概览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交融和汇流,最终可使这一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传统花卉纹样成为装饰定式。此外,考察牡丹纹的造型衍变与内涵拓展,无异于梳理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装饰特征与演变过程,对当代装饰设计的诸多领域应用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4.
工艺是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江苏扬州是漆工艺的重要产地之一。本文阐述了扬州漆工艺的生存现状,分析了扬州漆工艺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希望通过多种努力,使得扬州漆工艺在现有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5.
《周易》有"大道之原"的美称,虽非诠释造物之道,却包含"造物之道"。楚国制器工艺是对《周易》哲学思想的具体阐释和应用,是《周易》"道器说"的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衍生、规范了传统制器工艺文化的基本范畴和美学思想。发掘《周易》与楚国制器工艺的内在联系,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独具特色的"道器"文脉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陈莉 《美与时代》2014,(2):102-103
本文采用CMT焊接技术,利用熔钎焊原理对1mm厚AZ31B镁合金和TA2工业纯钛进行异种金属焊接。通过改变焊接电压、送丝速度以及偏移量等工艺参数,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论文就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经文典籍木板雕刻的主要题材、雕版形制、材质加工、雕刻工艺、印制技术;藏文典籍经书封版的形制、构图、纹样装饰内涵、雕刻工艺特色;及经文页面装帧设计的形式三部份作了较全面的论述.从中折射出了藏民族勤劳智慧的创造能力,多姿多彩、自成体系的文化传统魅力和博大精深.光照千秋的悠久历史文明风采.  相似文献   
38.
常正 《法音》2016,(4):33-36
正林良丰,别号圆明,福建厦门人。生于1962年,1981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1981至2003年执教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师从著名画家张晓寒先生,擅长中国山水画、道释人物画。1994年协同妙湛长老创办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1998年协同画家邱祥锐  相似文献   
39.
道教服食作为历史上难得的伟大的生命提升实践活动,旨在突破现实生命的有限性,体道成仙。服食是有层次的、有差异的,可分为多种类型。服食食材丰富多样,万物无一不是药。服食工艺较为复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特点亦有所不同。本文将对道教服食及其工艺特征做一研讨。  相似文献   
40.
江苏的宜兴紫砂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然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既然是文化,那紫砂作品必然就不会一味的注重外表,好的作品必然需要有充实蕴藉的内涵。但作为一种兼顾实用性与观赏性的美工艺品,对形体的变化是紫砂工艺成熟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之一。紫砂传器虽然不过数百年,但种类之多,样貌之繁在同类纯手工艺术作品中都属罕见,尤其是明清两代,名家能手层出不穷,各种带有各家独特风格传世的器形成为经典,而要在这浩瀚如烟的工手成为名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