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69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在全球化过程中,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宣扬所谓具有“普世性”的发展模式。进入21世纪,新自由主义“神话”逐渐“破灭”,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西方现代化遭遇“瓶颈”。针对西方现代化,俄罗斯的文化传统中一直存在“反启蒙”思想,“斯拉夫派”与“西方派”之争不仅是两条发展道路的选择,也是两种文明的对抗。在经历苏联解体、“休克疗法”失败后,俄罗斯学界出现了传统的“多种文明形态”理论的复兴,并尝试建构具有俄罗斯特色的文明形态,以此超越西方资本现代性的发展道路。从文明的角度看,中国和俄罗斯面临着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挑战,对西方现代化的“俄罗斯式反思”,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2.
杨晓春 《世界宗教研究》2011,(3):118-131,194
清末民初发生在中国回族穆斯林和基督教传教士之间的"回耶对话",是历史上文明对话研究的生动个案。而促成两方积极对话的《回教考略》(《四教考略》有关伊斯兰教部分的单行本)一书,则是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关节点。通过《回教考略》的出版以及版本状况的查询、《回教考略》对伊斯兰教批评的具体状况的分析、回族穆斯林学者针对《回教考略》有所反响的八个个案的收集(在回族穆斯林学者中有相当的代表性),我们可以认识到《回教考略》一书在引起回族穆斯林学者注意到并起而反驳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批评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从文明对话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围绕着《回教考略》的回耶对话的一些特点:其一,这一回耶对话总体上是因为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明确批评及试图传教引起的,回族穆斯林学者对基督教方面所描述的有关伊斯兰教内容的辩驳和对基督教的批评,具有必然性;其二,对于伊斯兰教方面而言,这一回耶对话有着相当的"卫教"色彩;其三,虽然当时基督教处于一种主动的且是强势的地位,但这一次回耶之间的对话,却大抵是在一种平等的关系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53.
中西方文明都建构了以家庭和国家为基本结构的伦理世界,西方“country”文明中伦理世界的命运是“悲怆情愫”,中华“国家”文明的文化条件和伦理精神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不只是家庭精神,也不只是爱国主义,而是身家国天下一体贯通的伦理情怀。“国家”文明创生的家国公正的伦理智慧有日常智慧和“非常”智慧。日常智慧贯穿于人的生活与生命的全程,并通过各种民族节日呈现;“非常”智慧是调节家庭与国家矛盾冲突的伦理智慧,逻辑与历史地展开为两种传统形态,即以“国”为重心的“精忠报国”,以“家”为重心的“亲亲相隐”。家国伦理公正的课题与中华现代文明的百年进程相伴随,从中国革命到改革开放,呈现“伦理建构—伦理革命—伦理解放”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进程。现代中华文明依然是“国家”文明,但已经具有新形态,也面临新挑战,必须以伦理公正实现“国家”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做出新的“中华”贡献。  相似文献   
54.
倡导厚养薄葬建设精神文明戴俊峰曾在《中国穆斯林》杂志上读过许多有关伊斯兰教提倡“厚养薄葬”的文章,其目的均在于号召广大穆斯林恪守《古兰经》、圣训,正确对待生死这一客观现象,树立正确的伊斯兰人生观。而时至今日,在一些穆斯林聚居地区仍盛行一种对父母亲人“...  相似文献   
55.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不仅引起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更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而积极的支持。古老的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进行经济交往的重要通道,更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共融共建、共同发展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6.
魏农 《中国宗教》2018,(11):12-13
纵观历史,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向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然而,主动而为的交流互鉴,总要面对种种碍难:文化传统间的差异性由来已久,备民族备国家的情况千差万别,等等。面对这些碍难,文化交流活动需要有一个积极开放、底蕴深厚的话语平台作为承载,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近年来,中国佛教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可说是颇为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57.
此次论坛国内外嘉宾、专家学者、高僧大德共话发展,共谋未来,深入探讨梵净山的生态建设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和佛教文化传承的关系、中国化视域下的梵净山佛教建设体系,以及申遗成功后,梵净山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  相似文献   
58.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召开伊斯兰教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研讨会,为"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可谓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来参会的,有伊斯兰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和工商界人士,还有远道而来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知名人士,可谓群贤毕至、高朋满座。在此,我谨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对本次会议的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出席会议的中外代表致以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59.
2015年2月3-4日,"中国与穆斯林世界:文化相遇"("China and the Muslim World:Cultural Encounters")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受外交部委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伊斯兰合作组织(OIC)所属伊斯兰历史、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IRCICA)合作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本次会议邀请到来自中国和伊斯兰世界数十位具有影响力的代表参加,内容涉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交往"、"现代中国与穆斯林国家之间的国际交往"、"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与穆斯林世界"等中国与穆斯林世界文明交往的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是一次具有较高规格和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对促进中国  相似文献   
6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宗教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与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联系,宗教工作不可避免的要与世俗社会产生交集,并逐渐成为党和政府工作范畴中不容忽视的存在,成为国家依法对经济文化事业、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不可割裂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