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伊斯兰国家,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汉语使用也较广泛。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拜物教等。 截至2005年底,全国人口2626万,马来人及其他原住民占66.1%,华人占25.3%,印度人占7.4%。马来人全部信奉伊斯兰教,此外,原住民、华人和印度人中也有比例不等的穆斯林。  相似文献   
62.
廖名春 《孔子研究》2019,(1):104-109
《孟子·公孙丑上》"善为说辞"段之"善言德行"当读为"善焉德行",不是说冉牛、闵子、颜渊三子"善于阐述道德",而是说冉牛、闵子、颜渊三子在"德行"操守上非常突出;"辞命"不是指"言语""辞令",当读为"司命",指主管政务,也就是执政;"不能"当读作"不耐""无奈",是"无可奈",没有人能奈何、无人能及的意思。此段文字,在定义孔子及其杰出弟子的地位和成就上有不可埋没的意义。  相似文献   
63.
程瑶田为乾嘉时期著名经学家,其儒学思想主要反映在《论学小记》一书。宋明理学张载主气,至朱子主理,阳明主心,同时亦有王廷相主气,至蕺山、船山调融心、理、气并重。戴震又反朱王,重回张载主气一路,实即以此转心性之空谈为气说实有。程瑶田在此脉络下,呈现其对心、理、气诸学的取舍。本文先确立程氏少言形上,直以气为天之基础。再论道在气中,离人伦非道。性则主气性由天故善,不取朱王由本体说性。情则受明清之际情善之风影响,以为气贯天、命、性中,则气性所发之情,亦为善。并主气性相近,知愚因习相远。性之知为三达德之知,知愚无不同,知愚之等差因气因习而有别。末言诚意,以恶非在于性与情,而在于经营情之发的意,一有利害考虑之意,便可能为恶。故工夫用在诚其意,意一诚则情善性善皆可见。  相似文献   
64.
在唐宋变革的社会背景下,道教也迎来了新的局面,新教派的出现是道教应对这一巨大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全真教作为新教派之一,从建教伊始便坚持中国本土的问题意识,并紧紧抓住中国精神传统中的核心--性命问题作为立教之本,这是道教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的革新与发展,坚守住中国化基本方向的根源。  相似文献   
65.
在上古时期,“命”和“天命”观实际反映了中国早期宗教由“自然宗教”到“人为宗教”、由多神教到一神教的发展特点。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作为至上的人格神上帝或最高主宰之“天”所赋予人的“使命”或德性称为“天命”,而将令人无可奈何的、导致人之生死疾病顺逆吉凶等偶然性的“盲目的异己力量”称为“命”。墨家则出于“天志”“天鬼”“天意”的宗教立场,认为一切社会现象皆由“天命”决定,“天命”之外不存在所谓“命”,故对“强执有命者”之“有命论”进行了坚决的批判。墨家“非命”的实质只是反映了儒、墨两家“命”和“天命”观的某些差异,而非两家思想的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66.
命不是一个现成的东西,而是天人授受之际的那个发生。天之授,命也;人之受,义也。义是命之义,义之所据即在命中;命是义之命,天之授须人之义方成其为命。如此,人非创造命,亦非命的附属品,而是命的生成的必要条件。此之谓"义命合一"。  相似文献   
67.
“儒家精神” ,是中国文化中一件不可能忘却的“遗嘱”。无论在任何意义上 ,都不可以把“儒家之学”简单地释读为某种“哲学”或某种“宗教” ,也不可以把“儒家之学”简单地诠释为一种抽象的“理论”或一种行为的“实践”。因此提出一个“儒家精神”的问题以讨论之  相似文献   
68.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最高经典,是真主的语言。诵读《古兰经》是穆斯林必须的宗教功课之一。按教法规定,穆斯林为其礼拜需要而背记一定数量的古兰经文是正主命,背记多量的经文则是副主命,或是当然义务。穆圣说“你们最优秀的是学习和教念《古兰经》的人。”经常恭诵古兰经文,  相似文献   
69.
《广弘明集》卷24收录了北周高僧释慧命与俗家弟子戴逵往还的两封书信,但在不同版本中,慧命书标题中对戴逵的称呼不一致,或称“济北戴先生”,或称“北齐戴先生”,或称“晋戴逵”。在对比各版本的异同,并结合二人书信内容以及明代学者梅鼎祚的考证后,基本可以确定此戴逵并非东晋戴逵,也不是济北人或北齐人,而是南北朝时期由梁入周的名士,并且有极大可能在隋朝建立后被聘为太子僚佐而在东宫任职。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