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陈新葵  莫雷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06,29(1):14-17,13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语言系统中存在着广泛的隐喻一致性,人们对于隐喻的理解是通过将其匹配到基本的概念隐喻来进行的。但有研究者指出,除了一些新颖的隐喻,惯用隐喻的理解并不需要概念匹配。本研究认为,概念隐喻已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在文章语境中,无论惯用隐喻还是新颖隐喻的理解都可能产生概念匹配。三个实验支持了这一假设。实验一通过目标句的阅读反应时探讨不同文章版本下目标句的理解情况;实验二和实验三从事后与即时两方面对各种文章版本下的概念匹配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支持了概念隐喻理论。  相似文献   
142.
本文首先考察了虚拟经济的特点及其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而分析了本轮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认为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匹配,最后阐述了美国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启示:一是正确对待虚拟经济的发展,认为对待虚拟经济应该坚持发展与加强管理并重;二是按照匹配原则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加强金融监管与加快金融改革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143.
以往研究发现了调节定向、调节期望与绩效的关系。本研究基于调节匹配理论,以149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与个体长期调节定向相一致或不一致的任务框架(收获/无收获vs无损失/损失)操作调节匹配性,进一步研究了调节匹配对期望与绩效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调节匹配会进一步加强以往研究中发现的调节定向对期望和绩效关系的调节模式,不匹配会起到削弱作用。当促进定向占主导的个体完成强调有无收获的任务时,高期望对绩效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完成强调有无损失的任务;而当预防定向占主导的个体完成强调有无损失的任务时,低期望对绩效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完成强调有无收益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4.
仿同时刺激延迟反应模式及其在ERP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本实验室新近研究成功的“双通道仿同时刺激延迟反应”实验模式及其在当代ERP研究中的作用.该模式要点是在同项实验中将视觉刺激与听觉刺激的呈现顺序随机排列,以达双通道ERP具有同时性之效果;在被试本通道操作时呈现异通道刺激.该模式兼具关于MMN心理机制争论双方模式之优点:刺激间隔长,非注意纯度高;且视,听背景更为一致,因此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45.
王震  林钰莹  彭坚 《心理科学》2018,(4):883-889
以往研究指出员工会对不同主体产生多重认同,且这些认同之间具有转化性,突出表现为对“领导者”的个体性认同会转化到对“组织”的群体性认同。本文考察了这一转化过程的边界条件,指出员工对领导者的认同在多大程度上能转化为对组织的认同,取决于领导者与组织的关系。基于对266 名员工的调查,研究发现:当领导者与组织价值观相匹配,或领导者被员工视为组织的化身时,员工对领导者的认同更有可能转化为对组织的认同;进一步地,领导者-组织价值观匹配对认同转化过程的调节是通过领导者组织化身的中介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6.
杨伟文  李超平 《心理学报》2021,53(5):527-554
近年来, 资质过剩作为一种特殊的个人-环境不匹配现象, 引发了较多学者的关注, 但相关研究结论尚有争议。对包含383项独立研究、945个效应值及575061个研究样本的321篇文献开展元分析:(1)直接效应检验表明, 资质过剩感与消极情绪(愤怒、无聊)显著正相关, 与积极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不显著; 在个体绩效方面, 资质过剩感与消极角色外行为(反生产行为、离职)显著正相关, 与积极角色外行为(创新、组织公民行为等)和任务绩效的相关性不显著。(2) 结构方程模型元分析表明, 资质过剩感能够通过增强消极情绪, 进而增加消极角色外行为、减少积极角色外行为和任务绩效; 能够通过增强积极自我概念, 进而增加积极角色外行为和任务绩效、减少消极角色外行为; (3)集体主义文化倾向在资质过剩感通过情绪-认知加工系统影响个体绩效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 在高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中, 资质过剩感对消极情绪的负向影响较弱, 且能对积极自我概念产生正向影响; 在低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中, 资质过剩感对消极情绪的负向影响较强, 且能对积极自我概念产生负向影响。(4)资质过剩感与个人-工作匹配相关性较强, 与个人-组织匹配相关性较弱; 与二者相比, 资质过剩感对压力感、离职的预测效果最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资质过剩感对个体绩效的复杂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 并为组织如何管理资质过剩员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7.
儿童期心理虐待会导致个体形成消极自我,这种消极自我还会影响个体行为。与以往研究采用自我报告方法不同,本研究采用知觉匹配范式,用客观量化方法,以自我加工优势(自我关联会自动增强刺激的加工,表现为人们总是对自己相关信息加工又快又好)来评估儿童期遭受心理虐待个体的自我加工能力。结果发现,儿童期遭受心理虐待个体依然存在自我加工优势,且朋友加工优势得到增强;在消极情绪条件下遭受心理虐待个体自我优势稳定存在,在积极情绪条件其自我优势消失。结论:儿童期遭受心理虐待个体自我整合功能并不稳定,消极情绪维持其自我加工能力,积极情绪则降低其自我加工能力。  相似文献   
148.
近年来,基于感恩提升的干预策略对适应性功能的促进作用广受关注。然而,诸多研究却揭示出感恩干预效果受到个体因素的调节,即干预效果在不同个体间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基于基线的心理特征、人格类型、动机和人口学特征,从个体视角出发,系统地梳理了感恩干预效果的调节因素及潜在解释,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由此,拓展学界对感恩干预与个人特征适配性的认识,优化干预的效用,为设计个人-活动匹配的个性化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9.
个人-环境(组织)匹配视角的员工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环境匹配与员工幸福感的相关研究集中在整体工作满意度、情感幸福感、工作层面满意度、心理幸福感四个方面; 当前的研究不仅关注个人-环境的匹配与员工幸福感的相关, 还重视个人-环境的不匹配及其方向性对员工幸福感的影响; 并通过引入调节变量构建整合的员工幸福感影响因素模型。今后的研究要对相关概念进行清晰界定, 对员工幸福感的研究内容需要超越工作满意度, 要关注个人-环境匹配的不同层面与幸福感的关系, 在方法上要结合组织情境开展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150.
概化理论在作文评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刘远我  张厚粲 《心理学报》1998,31(2):211-218
概化理论是现代心理测量理论之一,该文简要地介绍了该理论的基本思想并用此理论对作文评分的误差控制问题进行了应用性探讨。研究中请6位评分员对20名学生每人三种文体的作文用分项评分法进行评定。然后用GENOVA软件的估计了作文评分中的评分员效应和题目效应,并对各种误差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作文评分中,评分员勺最大,题目效应不明显。同时还发现,不同文体对评分误差有重要影响。论文文的评分误差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