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关于流行性感冒大流行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感冒(流感)大流行的发生是有其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的,从现在至未来很长的时间内,流感大流行的再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类在疫灾面前没有必要恐慌,主动、积极、科学的应对,可以把流感大流行对人类和人类生活的危害程度减至最低。  相似文献   
92.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首先是来自看病贵,而看病贵则主要源于大医院的无限急速扩张.约束大医院的无限扩张冲动,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3.
住宅附近的一家小饭店易主重新开张之后,门口多了一套炉灶和一个卖炊饼的老大娘。  相似文献   
94.
法尊法师是五台山现代著名高僧、佛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法师两度入藏,遍访名师,广学经论,译经著书,为汉藏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法尊法师还特别重视僧才的培养,从事佛教教育工作28年,为佛教培养出许多解行并重的僧才,从而形成了一套佛教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5.
科学家预测:新一轮流感大流行不可避免。通过总结历史教训,分析目前可能引起流感大流行的原因,展开预防流感大流行与共建和谐社会关系的讨论。  相似文献   
96.
严耀中 《佛学研究》2004,(1):160-167
唐五代时密教发达,但是学者多关注的是精英的密教。本文从两方面入手,试图反映唐五代民众的密教信仰和密教信仰在日常生活中的情况。认为密教一旦被民问接受,就不是政治的力量可以轻易能消除的,所以会昌灭佛对密教在中土流传的影响不会很大的。密教兴盛的原因,对内与其教义,对外与盛唐开放和中外交通的发展有重要的关系。宗教的世俗化也是推进密教的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7.
推理的启发式再认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敏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4,27(2):493-495
本文介绍了推理的启发式再认新模式,阐述了启发式再认的再认基础,介绍了“少即是多”效应,并且引用大量实验介绍了启发式再认的证据以及启发式再认的适用范围。并对启发式理论上的争议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8.
庄子“知”论析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较多地论及了知的问题。学界一般从西方认识论的角度检视庄子的知,认为其具有怀疑论、不可知论、直觉主义和反智的倾向。然而,这种反向格义的方法能否涵盖庄子知论的多层面意蕴,击中知论的哲学精要?是否难免偏离、遮敝、甚至扭曲庄子的本意?在本文看来,庄子尽管触及到了认识论的深层问题,但其本意或恐不在探讨认识问题,更  相似文献   
99.
2009年4月,墨西哥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迅速蔓延至全球。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进入流感大流行,直到2010年8月10日世卫组织宣布世界步入流感大流行后期。自流感暴发已经2年过去了,回顾整个过程我们从中可以学到许多经验和教训,并随时准备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新的流感疫情。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以《辩中边论》、《大般若经》第二会卷488和《大智度论》为中心,对瑜伽行派和《般若经》以及中观派所说之十六空的含义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并从四个方面对三者阐释的异同做了细致的分析和总结,指出唯识学者对十六空的阐释侧重于有情能所的角度来说,对于空性、真如则侧重于有的角度加以诠释;而《般若经》和中观派则偏重于从一切法平等和空的角度来说。另外,本文还特别指出了龙树在其《大智度论》中也从有情妄执的角度来谈论空,对于第一义空也从肯定和真实有的角度加以阐释。由此可略窥唯识与中观在空义阐释上的会通与歧异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