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社会认知涉及对社会环境信息进行加工。偏见从其属性上看是一种态度系统。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和加工产物产生不同的态度。因此对认知加工过程进行研究能揭示出偏见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本文将介绍近五年来西方学者的在此方面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涉及:归类加工、编码加工、刻板印象以及面孔识别。并对下一步的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2.
没有系统研修过心理学的邪教教主,特别是邪教"法轮功"教主李洪志,却十分善于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去大量捕获信徒,并使他们死心塌地地跟着他走。文章以需要理论、心理挫折理论、认识过程理论和群体心理动力理论为代表,又以作者在同邪教的实际斗争中获取的案例揭示了这些理论是怎样被邪教盗用来设置骗局,快速发展邪教组织,驾驭和控制邪教信徒,为自己罪恶目的服务的。文章认为,当邪教教主猖狂窃取心理学理论欺世骗人、谋财害命时,我们也应当针锋相对地挥舞心理学利剑,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迎战邪教,将被邪教捕获的痴迷者解救出来,文章还为此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63.
对以482名城市务工者为代表的社会困难群体进行的伦理关系状况的问卷调查表明:"公民"身份是其主要的伦理角色担当,也是其首选伦理角色期待;家庭伦理关系有从以血缘情感为主向"情理兼容"、以"理"为主的现代伦理关系转变的趋势,感情和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家庭伦理关系的完整与稳定;伦理关系的重点是"社会建构",难点是"认同感"和"归宿感"的建立;社会困难者对政府权力运作中的道德状况感到不满,民生道德是国家伦理关系建构的主流,"民生关注"成为国家伦理建设的重点.鉴于此,应将民生道德作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或组织制订社会政策的指导原则;通过社会政策的杠杆,使"自上而下"的"民生道德关怀"落实为具体有效的政府行为,改善国家道德形象,同时使"自下而上"的民生道德建设成为提高中国社会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4.
组织公正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回顾了组织公正4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组织公正的概念和理论发展。并从组织公正概念的整合、机会公正、第三方公正、群体公正、跨文化研究、方法论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65.
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纷纷在国家和地区层面进行大规模的教育评估。在大尺度教育评估中,如何向政府、管理者和公众报告学生表现是不可避免的重要问题。报告学生表现有多种方式,领域分数作为管理者和公众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分数报告工具之一,在近些年受到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因此也成为了大型教育评价项目的必然选择。文中将介绍群体领域分数的起源和定义,并重点介绍群体领域分数的估计方法和相关研究,最后对未来开展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6.
沟通与刻板印象的维持、变化和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沟通提供了维持人类社会行为所必要的信息, 是人类交换信息, 建立并维持相互联系的工具。刻板印象是一种涉及知觉者对某个群体的知识、观念与期望的认知结构。近年来, 研究者们从多个方面探讨了沟通与刻板印象的维持、变化和抑制的关系, 发现群体内沟通, 通过策略性的信息选择和语言偏差, 能够维持刻板印象, 并可能使刻板印象极端化; 而群际沟通, 特别是代理式的群际沟通, 则成为抑制刻板印象的一种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67.
向玲  赵玉芳 《心理科学》2013,36(3):702-705
使用加工分离程序(PDP),以50名农村籍大学生为被试, 采用2(群体:外群体、内群体)×2(特质词效价:积极、消极)×2(加工:意识加工、无意识加工)混合设计,研究了低地位群体对内群体以及高地位外群体偏爱的内隐特征。在本研究情境中发现:农村大学生在提取城市群体积极特质词比消极特质词时的无意识加工更显著;而提取农村群体的积极和消极特质词时,无意识加工的贡献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低地位群体成员对外群体有内隐偏爱,对内群体却不存在内隐偏爱。  相似文献   
68.
注意瞬脱是指个体在对同一位置出现的多个刺激进行识别时, 如果第二个目标刺激出现在第一个目标刺激之后200~500 ms之间, 那么个体对第二个目标刺激的识别会显著降低的现象。研究表明, 注意瞬脱效应在健康人群中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主要表现在工作记忆、对分心刺激的抑制能力、意向聚焦、情绪状态和人格等方面。近年来, 注意瞬脱的个体差异也在多种神经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得到重视。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关注注意瞬脱效应个体差异背后的神经机制以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9.
选取某高校20个教学班级共计614人为被试,采用心理学实证与系统动力学(system of dynamic)与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建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群体情绪传播的动力学规律进行了建模,并将模型仿真结果与心理实验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出群体情绪传播的动力学规律,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该模型的建立对群体性事件的定量预警与监控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研究以上海市437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通过量表法分析了流动儿童从受歧视知觉到社会融入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受歧视知觉作为危险性因素对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2)群体可渗透性在流动儿童的受歧视知觉和社会融入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受歧视知觉既对社会融入产生直接负面影响,也通过群体可渗透性对社会融入产生间接影响;(3)个体自尊水平对群体可渗透性中介作用的发挥起到调节作用,群体可渗透性对流动儿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随个体自尊水平的提升而增加。群体可渗透性对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起着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