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6篇
  47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蔡艳  丁树良  涂冬波  戴海琦 《心理科学》2012,35(6):1497-1501
传统上,群体评估都是以个体的评估结果的平均值为基础进行的。而群体水平IRT理论则可以避开对个体的评估,直接实现对群体的评估,它具有许多传统方法难以企及的优点。本文将群体水平IRT模型应用于2007年某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410所学校的能力评估,评估结果发现:410所学校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几乎都在[-1,1]区间内,没有能力极高或极低的学校。对这些学校而言,测验中所有项目的难度较易,区分度适中。所有的评估结果与IRT模型的评估结果在 的水平上相关显著,表明GIRT模型在实践中是可以选择的一种群体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2.
和研究动画片需要接触少儿心理一样,研究流行音乐不能不涉及到青少年的心理.流行音乐最重要的接受群体就是青少年,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也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流行音乐:而流行音乐为了吸引广大的青少年群体,也有了迎合青少年亚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3.
8—12岁儿童道德判断的从众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众现象的研究内容至今均为感知觉方面的认知,同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只要求被试各别地单独作出判断,故有必要探究群体情境对儿童道德判断的从众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四种群体情境,使用三种“后果/意向”式道德故事作刺激材料,被试为8、10、12岁儿童计353名。结果表明,群体情境会使儿童的道德判断发明明显的从众变化,成人权威的群体情境最为有力、小型的和友伴群领袖的群体情境次之、微型的群体情境又次之。  相似文献   
104.
王垒  姚真 《心理学报》1997,30(3):264-270
14个小组的大学生共68人参加两种不同的群体工作,其中7组进行开放式问题的讨论,7组进行封闭式问题的讨论。从工作进程、工作模式和工作特点等方面记录群体工作行为:工作进程各阶段所用时间,发言的针对性,发言的连续性,说明问题的方式和深度,群体的意见分歧与支持行为和表达方式。结果表明:封闭式问题需要更多的时间澄清问题并且更多引用例子来阐述观点;讨论开放式问题多采用归纳推理而封闭式问题多采用演绎推理;无论在哪种问题的讨论中,针对个体的发言都显著多于针对整体的发言,而且人们更多地以非言语的方式而不是口头方式表示赞成。本文对以上结果在电视、电话和计算机辅助会议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作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5.
试论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想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潮的三大特征 :第一 ,它与爱国主义紧密相连 ;第二 ,它与对家族主义的批判紧密相连 ;第三 ,它与中国传统的群体本位价值观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06.
王寅 《孔子研究》2016,(5):123-130
李光地是清初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但他在承继程朱理学的同时,强调汉宋兼采,融汉学于理学之中。李光地的"六经皆理"思想是其经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其一,提出"六经皆理",强调六经的义理价值。"义理"指百姓日用、修齐治平之理,具有较强的实践精神。其二,治学路径为"尊经明理",从经学原典中发掘、阐释义理。其三,在具体的治学方法上,提出"求理于经"与"取证于经"两种理路,以经学考证来解决义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7.
在金代“三教合一”的思想背景下,儒士与全真高道之间的交往较为频繁且融洽。迨至“贞祐南渡”后,赵秉文等人掀起了一场旨在重估儒学价值的思潮,辟佛老以维护儒学“吾道”的意识开始出现。金亡后,全真教达到全盛状态,这更加激起了元好问等金源遗士的不满。入元后,面对异质文化的压力,儒学与全真教的关系又有所调整。元门弟子群体在与全真教的交往中,虽然还在标举金末儒学重估思潮留给他们的儒学“吾道”观念,但乃师对全真教的那种怨怼情绪则已然是消解不见。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元分析技术探究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并分析不同职业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有93篇中文文献纳入元分析,总样本38973人。结果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解决问题、求助、面对应对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消极应对、幻想、自责、退避、屈服应对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合理化应对方式、回避应对方式相关不显著。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自责、退避的关系受到职业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9.
分布式群体在动态系统控制决策中的内隐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贵兵  曾建华 《心理学报》2003,35(6):777-785
采用计算机网络模拟技术,考察分布式群体在动态系统控制决策过程中对系统规则的内隐学习效应及其迁移。结果表明,在决策者的显性规则知识量极少且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决策绩效随决策进程适应性提高。决策者所能报告的规则知识量与决策绩效的相关也不显著。同时,当决策任务目标转换时,决策的高绩效得以维持。这表明群体决策者能对动态系统规则进行内隐学习,且能正迁移到类似的决策情景中。研究进一步指出,群体决策行为的动态适应与内隐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0.
方以智易学中的"密衍"思想,主要体现在"<河图>变<洛书>"的过程中,认为<河图>强调五行相生,而<洛书>强调五行相克,二者展示了儒家所推崇的生生之德.由"金火易位"出发,方以智等人深化了对"五行尊火为宗"与"金生水"等命题的认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全新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