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潜在转变分析考察“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投入的转变类别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347名小学生为被试,对其“双减”实施前后的学习投入水平、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进行了纵向追踪。结果表明:(1)小学生学习投入存在“低学习投入组”、“中等学习投入组”、“高专注低活力组”和“高学习投入组”四种不同类别;(2)“双减”政策实施后,“中等学习投入组”和“高学习投入组”稳定性较强,“低学习投入组”更易向“中等学习投入组”转变,在政策实施半年后,“高专注低活力组”学生更易向“中等学习投入组”转变,政策实施一年后,该组学生保持在“高专注低活力组”的概率较高;(3)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双减”政策前后小学生学习投入类别转变的预测作用存在差异。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小学生学习投入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还为“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82.
在心理与教育测验中,测验的计算机化越来越普遍,使得被试作答的过程性数据的搜集也越来越便利。分层模型的提出为作答时间与反应的联合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建模框架,且逐渐成为当前最流行的方法。虽然分层模型被广泛使用,但仅仅通过参数间的关系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作答时间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因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模型,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基于双因子模型的新视角,文中将测验的作答时间与反应分别视为测量被试速度和能力的两个局部因子,而作答时间与反应又视为综合测量了被试的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的一般能力或全局因子。基于此,文中提出双因子分层模型,以探讨作答时间与反应的依赖关系。模拟研究发现Mplus程序能有效估计双因子分层模型的各参数,而忽视作答时间与反应依赖关系的分层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存在明显的偏差。在实例数据分析中,相较于分层模型,双因子分层模型的各模型拟合指数表现更好。此外,不同被试在不同项目上的作答时间与反应存在不同的依赖关系,从而对被试的作答准确率与时间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所谓长度效应指随着加工长度的变化, 时距加工机制在认知或神经层面会表现出不一致。近20年来, 关于时距加工是否会出现长度效应存在共同机制假设和差异机制假设两种观点。共同机制假设主张不同长度的时距加工认知或神经机制相同, 且该机制可被标量计时模型解释; 而差异机制假设主张不同长度时距加工的认知或神经机制存在差异, 2~3s、1s、1/2s及1/3s等是区别不同机制的分界位置。文章还指出四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即已获证据的可靠性问题、判定标准的多元化问题、分界位置的确定性问题及理论模型的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84.
毛秀珍  刘欢  唐倩 《心理科学》2019,(1):187-193
双因子模型假设测验考察一个一般因子和多个组因子,符合很多教育和心理测验的因素结构。“维度缩减”方法将参数估计中多维积分计算化简为多个迭代二维积分,是双因子模型的重要特征。本文针对考察多级评分项目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首先推导双因子等级反应模型下Fisher信息量的计算,然后推导“维度缩减”方法在项目选择方法中的应用,最后在低、中、高双因子模式题库中比较D-优化方法、后验加权Fisher信息D优化方法(PDO)、后验加权Kullback-Leibler方法(PKL)、连续熵(CEM)和互信息(MI)方法在能力估计的相关、均方根误差、绝对值偏差和欧氏距离的表现。模拟研究表明:(1)双因子模式越强,即一般因子和组因子在项目上的区分度的差异越小,一般因子估计精度降低,组因子估计精度增加,整体能力的估计精度提高;(2)相同实验条件下,连续熵方法的测量精度最高,PKL方法的能力估计精度最低,其它方法的测量精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5.
高阶因子模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双因子模型, 应用中却常被当做双因子模型的竞争模型。已有研究以满足比例约束的双因子模型(此时等价于一个高阶因子模型)为真实测量模型产生模拟数据, 比较了用双因子模型和高阶因子模型作为测量模型的预测效果。本文使用不满足比例约束的双因子模型(此时不与任何高阶因子模型等价)为真实测量模型产生模拟数据进行比较, 所得结果与满足比例约束的双因子模型的结果有很大差别, 双因子模型结构系数的相对偏差较小、检验力较高, 但第Ⅰ类错误率略高。结论是, 在比例约束条件成立时可以使用高阶因子模型, 否则, 从统计角度看, 一般情况下使用双因子模型进行预测比较好。  相似文献   
86.
梅宏玉  吴嵩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1):2035-2045
在谎言识别研究中, 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人们在意识层面上识别谎言的正确率仅仅略高于随机水平。于是, 大量的研究转而考察无意识加工对谎言识别的影响。本文从测谎者的角度出发, 考察测谎者的无意识加工是否可以提高其谎言识别的正确率。本文梳理了关于无意识谎言识别的理论建构, 总结了无意识谎言识别的实证研究, 从无意识的信息接收、信息接收后的无意识思维以及无意识判断决策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的重要的成果和主要的争议。针对目前研究的困境, 本文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重点关注理论建构、交互式谎言情境、线索加工匹配效应、测试生理和脑激活指标以及无意识谎言识别的应用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87.
采用双选择oddball实验范式与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了情绪对行为抑制的影响以及外倾性的调节作用。行为数据发现,相比标准刺激,被试对偏差刺激的反应时显著更慢,证明实验成功诱发了行为抑制效应。在内倾组,负性刺激下偏差与标准刺激反应时差值显著长于正性刺激条件,而在外倾组无显著差异。脑电数据发现,在N2成分上,内倾组在正性情绪下的波幅显著小于负性和中性情绪,而在外倾组,不同情绪下的波幅不存在显著差异。在P3成分上,内倾组在正性情绪下的波幅显著大于负性和中性情绪,相反,外倾组在负性情绪下的波幅显著大于正性和中性情绪。结果表明,情绪对行为抑制的影响受到了个体外倾性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88.
翟坤  张志杰 《心理科学》2012,35(6):1309-1314
为揭示注意对表征动量的影响机制,我们结合线索提示和表征动量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比较高、低相关线索分别在诱导期间与保持间隔呈现对表征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相关线索的时间特性主效应不显著,最终位置均发生边缘性的向前偏移。(2)低相关线索呈现在诱导期间时,表征动量显著;呈现在保持间隔时,发生向后偏移。这些表明,随着注意增大,表征动量减小;高相关线索更有利于定位,而低相关线索易受时间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验证表征动量的双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89.
铜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越  王滨 《管子学刊》2008,(3):F0004-F0004
铜觯,商晚期青铜器。高12.9厘米,口径8,3厘米。桓台史家遗址出土,侈1:3,束颈,鼓腹,圈足。颈部饰蝉纹和夔龙纹,前后有两栖首纹饰。腹部饰饕餮纹。内口颈有“父辛鱼”三字铭文。该器物形体虽小,但却不失王者之气,从整个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来看,给人以神秘、威严的感觉,并呈现出一种狞厉的美。  相似文献   
90.
锚定效应的研究范式、理论模型及应用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斌  徐富明  王伟  龚梦园 《应用心理学》2008,14(3):269-275,281
锚定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是指在不确定状态判断过程中,人们会以最初的信息作为参照点来调整对事件的估计,这往往会导致得出错误的判断。本文首先阐述了锚定效应的相关概念及经典研究范式,后者包括语意启动范式、数值启动范式、自发锚与外部锚启动范式等。然后对锚定效应的不充分调整启发模型、锚定调整模型、选择通达模型、双加工模型以及神经心理模型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总结了锚定效应在经济管理等领域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锚定效应的研究局限及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