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中国近代弘扬净土教,不乏其人,自印光大师出,净风溥被,如日丽中天,膺大师教,而生净信者,不计其数。弘一法师称扬道:“三百年来,一人而已。”诚不刊之论。一、印光大师的生平事迹印光大师(1861-1940)法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陕西郃阳县陈村人,俗姓赵,名绍伊,字子任。幼年随兄读儒书,颖悟异常。因读程、朱、韩、欧书,受其影响辟佛。十五岁后,病目数载,得读佛经,始悟前非,乃回心向佛。清光绪七年(1881)  相似文献   
412.
1.前言我校创办于1993年,厦门市政府开办这所学校的初衷是为了适应特区发展的需要,实施教育之城规划,解决厦门岛内东部地区适龄学生的求学需要。在这17年的办学历程里,我校伴随  相似文献   
413.
南林寺慧静是南朝宋代的涅槃名家之一、梁代国师慧约之恩师,以"律行总持"著称。一直以来,南林寺慧静少为学界所关注,有关其社会关系的诸多问题有待研究。本文结合史料,从师承、同门、弟子和外护等方面,对南林寺慧静的社会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指出南林寺慧静是法业的高足、佛陀跋陀罗的再传弟子,可谓佛陀跋陀罗法系的律行传承者;慧静不像同门昙斌那样被统治者敕令回京弘法,而是游化于浙东的山寺;慧约早年跟随慧静的山居生活经历,对其一生有深远的影响,其成就与慧静律行精严、俭素苦行的身教是分不开的;颜延之、何尚之和颜竣等外护对慧静的弘法活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14.
那烂陀寺是古印度在佛教文化教育方面的一个成功范例。印度佛教从起源到衰落都与那烂陀寺密切相关,它是研究佛教及印度各种学问的重要教育中心。那烂陀寺的学术代表着当时印度文化的最高水平,并广泛传播至亚洲多个国家。如今虽然业已衰落,但该寺曾经培养出众多学识渊博、德才兼备的学者和思想家,其在教育方面的宝贵经验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15.
倪培民 《哲学动态》2023,(7):46-54+128
“平庸之善”是由阿伦特“平庸之恶”一词引申而来。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正可以说是“平庸之善”,即善行成为人们无需思虑决断的常态。这种常态需要个人的基本道德修养,更需要合适的社会环境条件。传统儒家“风行草偃”的观念揭示了个人修炼功夫与社会条件的关系,即个人(尤其是社会精英层)的功夫可以“外体化”为社会风气(文化)和社会体制,而大众的功夫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和体制的“功用”表现。只有当个人的德性“外体化”为相对独立于个人修持的社会存在,形成体制性的保障和文化氛围,才能防止“平庸之恶”的泛滥和促进“平庸之善”的形成。从作为整体的人类生存状态来看,功夫的提升就是“人类的成熟”;个人功夫“外体化”为社会的体制和文化,就是人类总体功夫的“体身化”。  相似文献   
416.
《法音》2002,(10):87-88
本刊讯黄山翠微寺8月间举行了第十届华严(诵经)法会。该寺自1993年恢复开放以来,一方面致力于基本建设,一方面坚持修行办道。据传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曾于清光绪年间栖居于此,精勤研习《华严经》,一时求法者甚众。为了发扬古德遗风,该寺从1993年起每年举办一次为期21天的华严(诵经)法会。开始时参诵者只有几个人,以后增加到十多人、几十人、上百人。今年从北京、天津、西安、上海、南京、合肥、广州、厦门、深圳、香港及美国来的200余名居士参加了诵经活动。法会期间,居士受持八关戒斋,每天除诵四堂经外还要上早晚…  相似文献   
417.
隐逸作为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是调节士、文人与统治集团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东汉以来,隐士与山水的关系亲近起来,以至于后人把隐士与山水的关系看成自然乃至必然的关系。中国传统山水画尚意,始终表现着传统文人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在审美和创作中,中国人通过山水画艺术来彰显自身的心理和谐,以追求尚意的象外之境的艺术审美特征,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与自然的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418.
岩山寺古名灵岩寺,在繁峙县天岩村西隅。概况五台山跨越五台、繁峙、代县阜平四县。繁峙境内的岩山寺、吉祥寺、公主寺、宝藏寺、秘摩岩等,均属五台山佛刹之列。由台山北行必经此地。古时大同、浑源、京津、张家口及至朔漠地带佛徒居士朝山进香者,多要至岩山寺歇宿而后登台。也正由于如此,明代以前这里香火隆盛,寺院颇兴。入清以后,随着宗教的衰微,香客渐少,布施贫乏,寺院逐渐败落。处于台山脚下荒僻山村的岩山寺,几乎被人们所遗忘,殿宇拆卸,变卖财产,典当一空;  相似文献   
419.
女阿訇在全国是不多见的。1987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伊斯兰教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在众多的代表中,女阿訇只有四名,保定清真女寺梁希善阿訇则是其中之一。梁希善原名梁淑琴,1916年出生在北京牛街寿刘胡同。她自幼喜欢念经,八岁时就和父母一起封斋,常出入牛街清真女寺听阿訇讲经,她听两遍就能记住不忘。书写经字也出手不凡。十四岁那年被杨质君(女)阿訇看重收为海里凡。  相似文献   
420.
姜涛 《中国宗教》2020,(4):74-75
宿白先生所著《中国石窟寺研究》一书,曾于1996年8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是国家"六五"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成果。其"既使用了全新的材料,又提供了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因此,1997年获得了美国弗利尔艺术馆及塞克勒博物馆和日本京都大都会东亚艺术研究中心设立的旨在奖励东亚艺术史研究杰出成果的“岛田著作奖”,表明了“国际学术界对其创立的石窟寺考古学理论、方法的充分肯定和赞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