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公私之辨是伦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伦理学的诸多问题都与此相关或由此衍生.耙梳中外伦理思想上的公私之论,能够发现在不同的文化谱系中对公私问题理解与措置上的统一和差异,这对于我们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合理地处理公私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82.
《论语·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章的解读历来存有较大争议,朱子参酌多家之说,赋予此章以明晰意涵。在“其”字解诂上,朱子不废多方观点研讨,最终以《集注》为准的,继承了邢昺“指子”之论。钱大昕不明朱子训诂演进过程,遂酿成以朱子书信、《或问》反《集注》的谬误。朱子一方面接受了汉唐注疏观点,认为此章文字属圣人之论,另一方面又力图消解古今论说的矛盾,通过对此章之“三年无改”“道”等处展开阐释,增强本章义理的适用性。朱子对“三年无改于父道”的诠释,触及“人情”与“原则”、“公”与“私”这一哲学论题,解决了人的生活实践、孔子学说中存在的道德难题;同时,朱子以生活化为视角、日用人情为论域,就此章贯彻“下学上达”的学术思路,反省荆公新学影响下的务高谈妙之风。  相似文献   
983.
起身躬行     
耶稣因知道父把一切已交在他手中,也知道自己是从天主来的,又要往天主那里去,就从席间起来,脱下外衣,拿起一条手巾束在腰间,然后把水倒在盆里,开始洗门徒的脚,用束着的毛巾擦干。……及至耶稣洗完了他们的脚,穿上外衣,又去坐下,对他们说:"你们明白我给你们所做的吗?你们称我"师傅"、"主子",说得正对:我原来是。若我为主子,为师傅的,给你们洗脚,你们也该彼此洗脚;我给你们立了榜样,叫你们也照我给你们所  相似文献   
984.
马克思“历史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年学界研究现状看,马克思“历史哲学”存在一定程度的隐退现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文本处于分散化、隐蔽化状态;其二,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思辨的历史哲学”,造成其抛弃历史哲学的假象;其三,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科学”面向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历史哲学”。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需要穿越导致历史哲学隐退的屏障,对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基本内容加以澄明,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当今世界发生的新变化明确其时代定向。揭示“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85.
关于龙场之悟,学界大多以阳明弟子钱德洪主撰的《王阳明年谱》为依据,但是德洪有自身的立场,这一立场值得反省。本文立足于这一反省,主要从与龙场之悟紧密相关的端居澄默、格物致知之旨以及《五经臆说》三个方面对龙场之悟进行还原式探讨,揭示龙场之悟可能涉及的多层面内涵与意义,从而为阳明龙场之悟的当下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986.
关于儒学传承,主要有"说经之儒"和"著述之儒"之分,这两者形成了我们传统的经学研究范围。这种认识,忽略了一类以"序次"为主,对早期儒家学术进行整理传承的"记纂之儒"。记纂之儒不对经典本身进行传注阐发,也谈不上在著述上有新义创作,而是通过整理、序次儒家文献以发挥知识传承的稳定性,继而成为一个时代共有的修养。这就涉及到儒学传承体系中的杂记类文献。杂记文献的功能在于,它作为一种公共知识具备文化构建力,与当时各种文体和文献的生成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7.
《管子》"君臣篇"包含着深刻的领导思想。它对君道"独立无稽""坐万物之原""兼而一之"的探讨深刻揭示了领导活动的超脱性、全局性、综合性等特点;同时,它从"主画之""官人不官""稽之以度"等方面阐释"为君之道",准确地把握住了领导者在决策、用人、控制方面的特殊职能。"君臣篇"对领导活动特殊性与领导职能的深刻把握,与现代领导学观点不谋而合,对现代领导学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对指导现实领导活动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88.
观察气流冲击法配合吸痰术对于行机械通气(MV)患者吸痰的效果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将59例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放式口鼻咽部吸痰,实验组在常规吸痰的基础上采用简易呼吸器气流冲击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痰呜音、日吸痰次数,连续两次吸痰时间间隔、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住IC...  相似文献   
989.
张沛 《周易研究》2007,(3):40-46
古文运动以后,面对儒释道三教抗衡局面中儒学的式微,一大批秉持儒家道统担当情怀的知识分子孜孜矻矻地希求通过改构儒学以恢复儒家的正统地位。而《周易》则因其丰蕴的形上智慧和思想资源成为了这一时期儒家知识分子普遍萃心的经典。这一缓慢的儒学复兴之路直到北宋五子才初步完成。作为“理学开山”的周敦颐成功地以《周易》作为自身的学术根基,建立了理学史上第一个高度哲学化的天人之学。由于诸多原因,学界对于周敦颐易学思想的关注较多集中在《太极图》的渊源考据上,而对其易学涵具的精深义理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以学理研究为主,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上,试图对周敦颐易学的脉络做一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990.
在“预备立宪”的背景下,杨度与章太炎就民族与建国问题展开了论辩。杨度的《金铁主义说》和章太炎的《〈社会通诠〉商兑》《中华民国解》三篇文章所构成的对话,反映了二人对民族、民族主义和民族与国家关系的不同理解。杨度与章太炎民族思想的差别不止于“联满”与“排满”,亦非“文化民族”与“历史民族”。在杨度看来,建立国家是绝对的前提和目的,民族主义只会阻碍统一国家的建立,他意图从根本上去民族化,以公民身份消解民族身份,以均质的国民主体构成新的国家;对章太炎来说,民族是先于国家存在的,因而乃是建立国家的根基,他主张将历史性存在的汉族重塑为政治民族,既将民族主义作为建立国家的动员手段,也将民族视作国家的主体和实质。杨度的民族主张试图斩断历史,具有鲜明的进化主义和文明论色彩,是普遍主义的;章太炎则将历史作为正当性的来源,对普遍主义的制度和价值心怀警惕,更强调民族所蕴含的特殊性和具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