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晓萍 《哲学动态》2012,(6):94-100
真值条件语义理论认为,要知道句子的意义就在于知道它的真值条件,与此相对,言语行为理论主张:说话就是执行规则支配的行为,要知道使用中的句子意义即话语意义就在于要知道成功执行该言语行为的条件。该理论的创立者奥斯汀(Austin)认为言语行为成功执行必须满足六条规则:[1]第一条规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2月20日下午,日本净土宗社会国际局长官林雄彦一行3人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传印会长、王健秘书长的亲切会见。传印长老首先对丰冈镣尔长老荣任日本净土宗宗务院长,官林上人荣任净土宗国际局长致以诚挚祝贺。他表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佛教有1500多年的友好交流历  相似文献   
13.
倾听,是一种美德,倾听,是一种习惯,倾听,更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在教学中培养孩子善于倾听的习惯,让孩子在倾听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一,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需要着重注意的几个问题:“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数学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学校培养努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学校和老师作为介于家长和学生、社会与企业六要素的中间环节,努力满足各方需求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教师是教学任务的具体实施者,承载着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并且学生的主要学习环境都是与教师交流接触,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尤其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6.
张健  李大军摄影 《天风》2014,(6):F0002-F0002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傅先伟长老、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牧师于2014年5月19日下午,接待了由中华基督教两岸交流协会理事长魏悌香牧师、副理事长欧阳家立长老带队的台湾教会访问团一行25人,宾主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座谈。  相似文献   
17.
自我中心性偏差是社交失败的重要原因, 但其产生机制还存在争议。以往研究存在抑制性选择模型与流利性错误归因两种理论观点:前者认为对自身观点的抑制失败会导致自我中心性偏差; 后者则认为错误地选择自身更为流畅的信息会导致自我中心性偏差。为整合上述争论, 提出抑制-归因协同作用模型, 认为抑制和归因两种加工或可共同导致自我中心性偏差。未来研究应借助精巧的研究范式和特殊被试群体, 进一步验证该模型。  相似文献   
18.
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其中明确提出作为历史上丝路文明的重要参与者和缔造者之一,阿拉伯国家身处“一带一路”交汇地带,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后,双方正在各个领域取得积极成果,中阿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得到了维护和促进,双方致力于加强和推动中阿关系进一步向着战略合作的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9.
纪华传 《中国宗教》2018,(10):24-25
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平,首先需要社会上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乃至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处。当今世界上的各种种族暴力、恐怖主义,有不少是由宗教之间的隔膜与冲突而引起的。因此不同宗教或文化间的和平对话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就佛教教义看,佛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在其传播的过程中是靠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进行的,未曾因为信仰的原因而发动战争。中国佛教史上的儒释道关系,可以对文明交流互鉴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魏农 《中国宗教》2018,(11):12-13
纵观历史,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向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然而,主动而为的交流互鉴,总要面对种种碍难:文化传统间的差异性由来已久,备民族备国家的情况千差万别,等等。面对这些碍难,文化交流活动需要有一个积极开放、底蕴深厚的话语平台作为承载,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近年来,中国佛教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可说是颇为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