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试论内隐记忆的性质和理论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沿着内隐记忆研究的历史发展轨迹阐述了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深入分析了内隐记忆这一概念,并将其与一些相关概念(诸如外显记忆,无意识记,内隐学习,启动效应,实验性分离现象)进行了比较;概略地介绍了内隐记忆的研究状况及理论解释;最后提出应建立一个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相统一、各种合理的理论解释和理论模型相一致的记忆系统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82.
读者信箱     
艾洁 《天风》1994,(4):35-36
艾洁同工:主内平安! 我们这里有个聚会点,有些弟兄姊妹常常不来聚会。贪爱世界,只要钞票不要上帝的话,但上帝还是要的。所以在有危难挫折临到时,就请邻居为他捎个口信,叫教会的弟兄姊妹为他代祷,代祷是我们圣徒的本份,但不知道上帝是否悦纳这样的代祷?这些人不来聚会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3.
两种心——净心与妄心佛、众生、心三者相同《华严经》“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的偈语中,有句名言:“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就是说心、佛、众生这三者是一样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先以佛和众生来考虑一下。一提到佛就认为是超然物外的东西,这是一种错觉,其实佛与众生是一样的。应该认为佛迷就成众生,众生悟就成佛。同一种东西,趋于迷就成众生,趋于悟就成佛,仅此而已。然而我们、善财童子也一样,总是追寻佛是什么?佛在何处?其实佛并不在别处,就在自身之中。读白隐(1685—1768)的《坐禅和赞》,其中也有“众生本来即佛,如水与冰”  相似文献   
184.
感恩之心     
单渭祥 《天风》1996,(6):31-32
A. 不知何时曾阅读过一篇名家的短文,题为《时时心存感激》。大意是说无论生死祸福、痛苦欢乐,都当存心感激。缘因我们究竟有机会品尝了这生命的内容。这位作家为文时远不是基督徒,但是从字里行间已充分能看见他对自己生命的位置有了一种感觉。他没有呼出神的圣名,可他却已体认了自己的渺小。当这渺小面对隐藏在万有背后的伟大时,他就悄悄地流露出了这充满宗教情愫的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185.
刘劭的心理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讨论了刘劭四个方面的心理学思想,即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情欲心理思想,智能心理思想,性格心理思想。  相似文献   
186.
先周语言即陇东方言。由于陇东地区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所以陇东方言历经几千年,依然不失古风,代表着古汉语的原貌。普通话形成较晚,陇末方言中的许多古字已逐渐湮没,呼吁对这些古字进行整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7.
河畔哲思     
我的家乡位于苏北平原,密布的河流,像个性张扬、灵性十足的诗行,等待人们去欣赏、品味。生活在这么一个钟灵毓秀的地方,自然不可暴殄天物。闲暇之际,到河畔走一走、看一看,于葱郁间汲取大自然的灵气,于无字处读取一些道理,着实是件惬意之事。在我眼中,尽管每一条河流的形状大同小异,但它们骨子里的风貌绝对是迥然不同的。或婉约,或豪放;或内敛,或活泼……也许,称它们在不同情形下呈现不同的脾性,更为贴切和准确。随着晨昏的转换、阴晴的变幻、四季的更  相似文献   
188.
《中国天主教》2010,(4):50-50
网络兴起对懒得进教堂的新一代年轻人来说既能保持宗教信仰,又不用去教堂做礼拜,创造出“教堂2.0世代”。《洛杉矶时报》报道说,网络兴起后,外界担忧年轻一代沉迷网络,也将逐渐失去对宗教的信仰,但结果似乎不然。  相似文献   
189.
《学海》2014,(5):201-205
民国时期,学术界对于朱熹格物致知说做了各种不同的解读,有蔡元培、谢无量等从工夫论角度的解读,有胡适、周予同等从科学的或认识论的角度的解读。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从工夫论的角度解读朱熹格物致知说之后,工夫论的解读与认识论的解读二者逐渐走向统一,并发展至今。这一解读,尽管存在着种种问题,但却是进一步发展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0.
提要:清初佛门大盛,王渔洋’与蒋超、梁熙等人为代表的居士禅与之相表里。渔洋参禅礼佛,交游剖石、继起、见月、拙庵、大汕诸佛门龙象,昌言以禅补儒,禅悦性灵,批评明末以来辟佛风气;提倡佛门无诤,欲平息济洞聚讼,还佛门清净地;重戒律修行,不满僧人修行不密,风气日颓;以禅喻诗,释语入诗,重活句以得禅髓,开拓诗境。渔洋不以学问见长,然通达禅理要不可诬,其事足增踵佛门,“神韵”说也深受禅宗影响。通过考察渔洋佛门交游与禅宗思想,大抵可厘清学界争讼已久的渔洋是否通禅理、“神韵”说是否与禅宗关联密切一段公案。 李圣华,文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