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很多人都同意:《论语》是在汉代成为经的。但是,最近有论者把《论语》成为经的时间定于宋代甚至元代。这种新鲜的看法事实上反映了他们贬低孔子地位的“非圣”心态。汉代七经之说早已确切无疑地显示《论语》是经。《汉书》的有关记载和汉代教育中《论语》的特殊地位等,也为《论语》在那时属经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72.
浅析《灵宝度人经》所描绘的世界图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有“群经之首,万法之“宗”之称的《灵宝度人经》,给人们描绘出了一个宏伟的世界图景。这世界图景自成一个金字塔形的体系,为人们求仙问道提供了一个向上往善的动力性支架。人们只要矢志不移,不畏辛苦,脚踏着它所设建的天梯,就会一步一步地走入更高更为自由的天人境界,过上寿与天齐,美妙如画的神仙生活。本文试图揭示这个图景,以丰富人们对《灵宝度人经》教理教义的认识。一、《灵宝度人经》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灵宝度人经》产生于东晋末年,它是道经发展到一定社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早期民间道教发展到上层官方的士族化神仙道教,再发展…  相似文献   
173.
大发 《中国道教》2004,(2):60-60
2004年3月2日,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经乐团一行29人乘客机到达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开始了在新加坡举行的为期一周的第四届道教音乐汇演活动。第四届道教音乐汇演于2004年3月7日晚在新加坡嘉龙剧院正式举行。应邀参加这届汇演的有新加坡道乐团、大士伯公宫《道德经》唱诵团、香港道乐团、澳门道教协会道乐团、中国龙虎山天师道经乐团、中国茅山道乐团、台弯南投玉皇宫国乐团、高雄文化院国乐团等8个团队。各团队之间,同属道门一脉,人人亲如兄弟姐妹,一次招手,一声微笑,亲情尽在不言之中。大幕徐徐拉开。随着乐诵《道德经》的清音回绕,整个剧场瞬…  相似文献   
174.
僧肇佛学主观上承绪罗什般若学的思辨传统,以学术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展开对世界“真实”的追索以及人生“意义”的探求。在对中观“三论”的阐释中,僧肇力图以求真求实的精神,反映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的本来面貌。但是,由于受特定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他并没有坚持罗什之学的批判原则,逐步放弃龙树中观系统的“破斥”精神,转而对《维摩诘经》“不二法门”盎然兴趣。在“不二”思维原则的指导下,僧肇佛学体系内部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因素,致使他所阐述的般若学精神难以纯粹。因般若之性空思想难以落实,故僧肇提倡以涅榘至极之果为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为《肇论》的宗旨。  相似文献   
175.
蒋影明 《学海》2002,(5):111-115
法治被社会接受的程度 ,是法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本文依据现实社会中有关基层政权的一个调查 ,反映了城市街道和居民委员会所面临的问题和所作出的选择。其本质是 ,以经路径为特征的小农社会 ,向以网络为特征的信息社会的转型 ;是从信仰社会到契约社会的转型。而目前走向法治国家所面临的障碍 ,来自社会系统中纬路径的缺失  相似文献   
176.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条件下,经肛直肠癌切除术是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的可选术式之一.相比于直肠癌前切除术和经腹会阴切除术,经肛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关于经肛切除术后的局部复发率以及综合治疗对经肛切除术治愈能力的影响尚存在争议.本文将对经肛切除术做一系统的回顾.  相似文献   
177.
赵灿《经学系传谱》一书中曾五次提到康熙年间来华的一位域外学者,称其为"逸蛮阿訇",此人在华的主要活动是传授伊斯兰教法,厘正教款。一直以来,对其身份、国籍、来华年代鲜有研究。本文根据文献资料、碑文,结合已有的零星研究,初步认定,此人名叫尤素福.本.格哈塔尼,也门人,哈乃斐教法学派的重要学者,曾对中国穆斯林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8.
经史变奏、经史互释内在于漫长的经学史之中,章学诚、章太炎等所主张的“六经皆史”是清代以来经史问题的一部分。章太炎对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的继承与发展,以及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对于经、史的分歧集中地体现为对“事”的不同态度。章太炎多重的经史互释不仅是为了确立六经的信史地位,也旨在将创造性和典范性开放给六经之后的时代,更是为了沟通当时激烈变革与传统之间的关系,这是章太炎关于革命问题的一个回答。  相似文献   
179.
纂集旨在把具有关联性的文献资料加以汇集整理,是一种重要的文献生成方式,主要包括总集与别集.在中古时期,伴随着佛教的中国化以及汉译、整理与编纂等佛典生成途径的多样化,佛典的数量不断得以积累,佛典的纂集应运而生,纂集类佛典序跋随之题写.中古纂集类佛典包括合经与法苑,中古纂集类佛典序跋也相应地包含合经类佛典序跋与法苑类佛典序...  相似文献   
180.
笔者曾赴崇善寺考查,发现崇善寺藏《碛砂大藏经》中有一些很有价值的新资料,故就《碛砂藏》本的收藏情况、刊版年代及部分经卷的版本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