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乐记》是儒家音乐理论重要的一环。《乐记》开篇立论就将音乐定位于治道这样一个目的,通观整篇《乐记》的论述,可以说都是服务于这一目的,这是对大一统时代要求的鲜明反映。具体来说,《乐记》像《乐论》一样,是从情感问题出发的,但与《乐论》有所区别的是,《乐记》立即明确地提出了针对情感问题的治道理论。《乐记》随后分别考察了乐与礼、德、化、天四个方面的关系,从而使其治道音乐理论得到完整的阐述。《乐记》的理论成为后世儒家音乐观的重要范本。  相似文献   
192.
儒家"礼"思想在根本意义上是为维护宗法等级制度服务的,但"礼"思想中的道德规范价值内涵对当代道德教育仍具有启示意义,需要当代道德教育批判地吸收其有益的因素,融汇于当代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3.
《大学》原是《礼记》中一篇通论礼意或与礼有关的学术思想的篇章。朱熹经过“移文补传”的工作,对原本《大学》进行文本改造和重诠解读,不仅使《大学》离经独立,自成一书,且赋予了它全新的生命力,把它改造成了“为学次第之书,即物穷理之学”,使之获得了“四书之首”的地位。朱熹对《大学》文本的改造和解读有其一定的历史渊源和学理根据,但同时更是他建构理学体系的需要,也是一次重要的学术创新过程。从经典诠释学视角看,朱熹这种文本改造的意义和影响在于:为传统儒学的发展开出了新的命题,实现了经学和礼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也为理学体系的最终建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契机。  相似文献   
194.
高山杉 《世界哲学》2006,3(3):63-72
支那内学院自1922年正式成立以来,经过欧阳竟无和吕澂师生两代人努力经营,其学术活动和佛学出版物,在国外学术界和宗教界都产生了较大影响。这种影响,反映在许多外国哲学家和宗教学家的著作里。把这些材料搜集起来作一叙述,对全面了解支那内学院的历史,沟通中外哲学宗教学术,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5.
礼是周朝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 ,内容极为广泛 ,大而包括国家的根本法 ,小而遍及待人接物待生活细节 ,几乎整个上层建筑的领域都在它的支配下。《礼记》说 :“夫礼始于冠 ,本于婚 ,重于丧祭 ,尊于朝聘 ,和于射乡 ,此礼之大体也。”关于礼的分类 ,有“五礼”、“六礼”、“九礼”等名目。礼在西周起着法律的作用 ,实际上 ,礼是法的主要表现形式。“礼”字在商代已经有了 ,甲骨文中礼的字形 (参见《殷虚书契前、后编》) ,象征用器皿盛玉 ,以祭祀上帝和祖先。这种祭祀时所用的仪式就叫做“礼”。后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礼”的含义也逐渐扩展…  相似文献   
196.
孔子许管仲以“仁”,同时又认为管仲僭妄而不知礼。究其原同:一,孔子以复兴周道为已任,然时代在发展,东周以来僭奢失礼普遍存在,激愤于礼坏乐崩,进而斥责管仲不知礼,借以表明自己维护礼制的态度;二,孔子认为仁是内容,礼是形式,有仁然后有礼,没有礼屏不碍于有仁。孔子不拘泥于礼的细节许管仲以仁,是以维护礼制、忠于国家为标准的。  相似文献   
197.
《仪礼》十七篇与周公和孔子均有一定的关系。说《仪礼》与周公有关 ,并不是像古文学派那样认为周公是《仪礼》的作者 ,而是认为《仪礼》中的部分篇章反映了宗周的典章制度、风俗人情 ,也就是说《仪礼》所载的内容肯定有一部分属于周公当年“制礼作乐”所制定和实施的遗制。说《仪礼》与孔子有关 ,也并非如今文学派那样认为《仪礼》十七篇完全是由孔子圣心独断而创作出来的 ,而是认为《仪礼》当主要是由孔子根据宗周时代流传下来的一些礼仪规制加以编订整理而纂辑成书。当然 ,这并不是说现存的《仪礼》十七篇都是孔子整理后的原书 ,因为现存的《仪礼》十七篇除了孔子整理过的内容外 ,可能还包括七十子后学所编订和增补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8.
浅谈纳古乡的妇女经堂教育纳兰珍伊斯兰教是回回民族全民信仰的宗教,回回人到哪里,伊斯兰教也就相应地传到哪里。云南回族的奠基者,伊斯兰教的开拓者——元代杰出的回族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入滇开发治理云南,大批回回随之进入云南,有的出任地方官员,有的从事经贸活...  相似文献   
199.
礼道·礼教·礼治:荀子哲学建构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荀子以“礼”为中心,形成偏重于儒家“外王学”的哲学建构。他首先把“礼”提升到“道”的高度,作为人类社会乃至自然界的最高哲学范畴;一方面把“礼”作为道德教化的依据,建立起自己的道德学说;另一方面把“礼”作为社会治理的准则,形成自己的社会政治思想。“礼道—礼教—礼治”,构成了荀子哲学思想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0.
《汉书·魏相传》是研究西汉易学的一篇重要文献。文中云魏相“数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反映了西汉中期易学的特点。《易阴阳》是将《易经》与阴阳数术结合的产物;以五行配八卦、中央黄帝执坤艮治下土。反映了黄帝学说对易学的影响。儒学中《易》与礼相通.魏相说《易》引《明堂月令》.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