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59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人们的幸福体验与其关注的焦点密切相关。研究1采用图形聚焦范式,结果发现个体在情绪体验中出现聚焦缺失的聚焦错觉现象,聚焦缺失组个体的总体幸福体验低于非聚焦缺失组;研究2通过启动范式操纵被试的聚焦缺失程度,结果发现,高聚焦缺失个体的情绪幸福比低聚焦缺失的个体更低。2个研究结果发现:聚焦缺失是导致人们低幸福体验的根源,聚焦缺失使人们高估缺失所占整个生活比例,出现"缺失放大"现象。研究将聚焦错觉从"情感预测偏差"领域拓展至"当下幸福体验"领域,同时从聚焦"实物类匮乏"跨越到聚焦"抽象性缺失感",并初步揭示出"缺失放大"机制,未来或可进一步探讨聚焦缺失影响幸福体验的"缺失放大"机制。  相似文献   
912.
心理表象在多种情绪障碍中均表现出病理性特点。研究者基于心理表象主要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心境、双相障碍情绪和社交焦虑进行了心理病理学解释,尤其关注闪回和过度概化记忆等两种典型症状,并且重视心理表象在情绪症状维持中的作用。概括而言,研究者强调记忆形成与提取过程的异常、认知与行为的保护性策略的负强化、对事件及自我的认知偏差等三类因素对情绪障碍的致病作用。目前,针对或运用心理表象的干预与训练方法包括减少消极表象、改变消极表象内容、提高积极表象能力、提高记忆的具体性等四类。未来应注重侵入性表象的功能分析以及相关的心理病理学模型研究,并拓展干预与训练研究。  相似文献   
913.
运用情绪智力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获益支持问卷以及情绪劳动策略问卷对400名服务行业员工进行施测,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探讨获益支持及情绪劳动策略在情绪智力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服务行业员工情绪智力处于中等水平,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员工情绪智力,获益支持、情绪劳动策略及主观幸福感之间两两相关;(3)获益支持与情绪劳动策略在员工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14.
以270名幼儿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情绪智力在工作家庭冲突对情感耗竭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幼儿教师情感耗竭处于中等倦怠水平。教师情感耗竭在性别、婚姻状态、所带班级、教龄方面差异显著。男教师情感耗竭水平显著高于女教师;已婚教师情感耗竭水平显著高于未婚教师;带小班的教师情感耗竭水平显著高于带大班的教师;6~10年教龄的教师情感耗竭水平显著高于5年以下及11年以上教龄的教师。(2)幼儿教师工作干扰家庭(WIF)和家庭干扰工作(FIW)与情绪智力呈负相关,而与情感耗竭呈正相关;情绪智力与情感耗竭呈负相关。(3)幼儿教师情绪智力在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中发挥显著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915.
以伴有单发性童年期情感忽视(CEN)和无任何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大学生为对象,借助问卷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考察单发性CEN对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及丘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影响。结果发现,忽视组情绪调节更困难且更少使用重评策略,丘脑和背外侧额上回的功能连接更强;跨组分析中重评得分完全中介丘脑功能连接对情绪调节困难的影响。结果提示,单发性CEN可能诱发成人期的情绪调节困难,而丘脑自发活动的改变可能通过影响重评策略而影响其成人期情绪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916.
本研究从动机角度探讨两种特定的威胁性情绪(愤怒、恐惧)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分别采用情绪面孔图片(实验1)和身体图片(实验2),通过时间比较任务(实验1、实验2)和时间估计任务(实验3),均发现了时间知觉在愤怒和恐惧这两种威胁性情绪影响下的差异:与中性情绪相比,愤怒引起主观时间变短,恐惧引起主观时间变长。研究揭示了情绪动机对时间知觉的影响,趋近动机下主观时间变短,回避动机下主观时间变长。  相似文献   
917.
耳鸣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研究表明, 耳鸣给患者带来的心理问题比机体自身的病理损伤更为严重, 其中最突出的是患者的注意与情绪问题。近年来, 研究者利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证实了耳鸣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注意障碍; 同时, 影像学研究也发现部分情绪脑区的活性增强与耳鸣患者的情绪障碍显著相关。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耳鸣的客观评估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也为心理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耳鸣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未来耳鸣研究应着重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 纠正不良行为, 帮助其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  相似文献   
918.
情绪的社会建构理论认为,尽管情绪活动的产生基础于一个或多个行为生物系统之上,但是情绪的功能性意义主要是在社会文化系统中获得的;情绪存在于社会所创设、人们所扮演的角色之中;情绪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其本质只有在社会水平上加以分析才能得以完全充分的理解  相似文献   
919.
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优于表达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ross提出情绪调节产生于情绪发生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普遍的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本文探讨了这两种策略在情绪反应和神经机制上的异同,以及二者对认知活动造成的不同影响。与表达抑制相比,认知重评能更好地降低情绪体验,减少生理反应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降低杏仁核的激活水平,并对认知活动不产生影响;而表达抑制虽然能够降低情绪行为,但生理反应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却增强,而杏仁核激活水平并未降低,且干扰认知活动的完成。神经病理学的证据进一步表明,相较于表达抑制,认知重评能更好地调节情绪,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20.
情绪应激体液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邵枫  林文娟 《心理学报》2001,34(6):64-68
以给予经定时喂水训练大鼠空瓶刺激为情绪性心理直激源,研究了应激源给予的频率及抗原免疫前或后给予应激刺激等因素对此情绪应激体液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异性抗原OVA免疫前3次,每次30分钟的情绪应激刺激不影响大鼠的抗OVA抗体水平和脾脏指数;抗原免疫后,同样频率和持续时间的情绪应激能一定程度地降低体液免疫功能;而抗原免疫后14次,每次10分钟的情绪应激刺激则显著降低大鼠的抗OVA抗体水平和脾脏指数。该研究证实,抗原免疫后、反复多次的情绪应激刺激能显著抑制大鼠的原发性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