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千年塔铃     
庚辰初夏,到河北省正定县游天宁寺木塔。天宁寺木塔原名慧光塔,后称灵霄塔,始建于唐代宗广德至大历年间(公元763—766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木塔九级,高41米,平面呈八角形,塔身一至三层为砖造,四至九层以木结构为主,因系砖木混合,且塔身又多系木结构,故称木塔。据清光绪《正定县志》记载,当时天宁寺院规模宏大,  相似文献   
42.
智敏上师是我非常崇拜的当代高僧,我与之结缘是1998年,我曾于多宝讲寺讲因明。多宝讲寺位于浙江省三门县高枧乡,是清定上师的故乡。这座古老寺庙由东晋高僧昙猷创建,曾是天台山国清寺的下院,清代高僧洁静又于同治年间重建,后被毁。  相似文献   
43.
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南大寺始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现有“高目”364户,2020人。近十年来,南大寺的民主管理委员会成员虽然变动较大,但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44.
光祖 《佛教文化》1995,(5):41-41
高山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祖庭和少林武术的发祥地。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印度高僧跋跎来到中国,孝文帝为安顿其落迹传教,在小室山阴的丛林中为之建造寺院,少林寺由此而得名。关于小林寺创建的年代,据宋代《太平寰宇记》等众多史志记载,均为北魏太和十几年(公元495年),这个建寺年代一直沿用至今。新近,学术界根据《魏书·释老志》的记载,对少林寺创建的年代提出质疑,并认为少林寺应建于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对此,我们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45.
潘荣阳 《中国道教》2006,38(2):37-39
雷海青,俗称田都元帅、田公元帅、相公爷等,天宝年间,唐明皇“命天下梨园祀之”①,其信仰现象出现较早。但是从目前调查情况看,明清时期雷海青成为闽台等地信仰广泛的特殊神灵,其信仰状况相当兴盛:一方面被闽台戏业艺人奉为祖师爷和保护神;另一方面随着闽戏的传播和闽人的外移,  相似文献   
46.
在1912年至1949年民国政府统治的这段时间里,社会动荡、战火连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国际社会文化思潮的冲击等都给道教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这一时期的道教,如卿希泰先生在<中国道教>中所描述的"是在苦难中支撑的道教".这一时期,在资本主义经济较发达的苏州,道教也面临着同样的苦难,道教事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47.
卢君 《中国宗教》2020,(4):54-55
明末清初,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批"学通四教"的回族学者,包括清初的王岱舆、马注、刘智、马复初、马联元等,还有咸丰同治年间的蓝煦、马德新等人。他们既精通伊斯兰教义,又通晓儒家、道教、佛教的思想内容。他们将"天方(阿拉伯)经语略以汉字译之,并注释其义焉,征集儒书所云,俾得互相理会,知回、儒两教道本同源。  相似文献   
48.
兴福寺位于五台山北麓、繁峙县城南6公里的杏园乡鳌子头村(旧村),始建年代不详,但寺内现存唐代柱础、板瓦等遗物,故最晚也应建于唐代。传说古寺在东(现在建寺的地方),被火烧毁后移建于西(今有古松、楸树的地方)。什么时候被火烧毁?什么时候重建于西面?没有记载,无法考证,但原寺内有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的五方重修碑记。碑文中有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的一通重修碑记。碑文中有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曾动土的记载,故可以证明最晚应是明嘉靖年间(1507—1566)移建于西面的。  相似文献   
49.
《中国宗教》2021,(3):94-95
哈达铺清真寺位于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上街村,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由陕西、甘肃等地迁居而来的穆斯林群众集资修建,经历数次毁坏。重建后的哈达铺清真寺现有礼拜殿、寺内书屋、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法制宣传展览室、教职人员办公及住宿区等,建筑面积385平方米。2013年,荣获国家宗教局评选的第二批"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0.
厦门清真寺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清朝中叶,随着迁入厦门岛的穆斯林人口的增长,伊斯兰教也传入厦门,出任过浙江提督的杨继勋倡捐修建厦门清真寺,这是厦门历史上第一座清真寺。一杨继勋,字立斋,回族,是一位具有传奇人生经历的海军将领。据道光《厦门志》称,厦门城墙边的玉屏巷一带是当时回民的主要聚居地,杨继勋与他们建立了深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