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培养爱国宗教界人士,特别是造就一支爱国爱教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是宗教工作中一项管长远、打基础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各宗教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确保健康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82.
1征稿范围 主要发表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关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和少量理论文章。来稿应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水平,具有创新性。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2撰稿要求2.1文题限20字以内,能准确反映文章主要内容(如核心变量),必要时可用副标题。2.2中文摘要限300字以内,准确、独立、简练具体。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应以第三人称客观叙述(不要用"本文"、"我们"等第一人称)。  相似文献   
283.
本文旨在向科学界和大众介绍作为知识之树的树根同时也是思维科学的基础学科而存在的学科——精神学Neonoology的全貌。  相似文献   
284.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以画载情,既不单纯的摹仿客观对象,也不完全抛弃客观对象而进行违心的创作,因此,这就避免了中国传统绘画走向单纯的对客观物体的摹仿,从而走向极端具象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285.
<正>大众文化或文化产业①常常因为它的"拉平策略"及童稚化或低能化趋向而受到指责。与该指责略有不同,本文关注的是它在人们的主体性形成上所起的作用,即它是如何弥补社会-经济因素所造成的"能动性赤字",  相似文献   
286.
实现无神论与辩证法的内在贯通是马克思的一大理论贡献。马克思之前的学者们在无神论与辩证法之间各执一端,导致无神论本身变成信仰的对象,辩证法沦为僵死的教条,走向各自的对立面。马克思从人的存在方式出发,将实践作为协调无神论与辩证法的中介,为二者彻底贯通找到了现实基础。无神论的批判本性与辩证法的扬弃原则是相互促进的,前者依赖后者获得批判有神论的运思方式,后者需要前者为其寻得思维的主体,二者相互协调达成各自理论的彻底性。共产主义作为无神论与辩证法的共同归宿,实现了二者的完全贯通。  相似文献   
287.
正1征稿范围主要发表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关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和少量理论文章。来稿应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水平,具有创新性。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2撰稿要求2.1文题限20字以内,能准确反映文章主要内容(如核心变量),必要时可用副标题。2.2中文摘要限300字以内,准确、独立、简练具体。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应以第三人称客观叙述(不要用"本文"、"我们"等第一人称)。  相似文献   
288.
马克思如何看待经济哲学?这似乎是一个早已解决了的问题。然而遗憾的是,人们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往往抛开马克思本人的系统论述,专门去寻找马克思的片言只语,对于众所周知的事实,却反而忽视了。比如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第2章的标题就是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如果考虑到马克思  相似文献   
289.
发展的观点在恩格斯多篇著作中都有详细论述。根据恩格斯,发展的永恒性在于其无限性。这种无限首先是一种潜无限,即无限的连续性与可分性;同时又是一种存在于未来的实无限,作为完成了的终结支撑起历史的完满性。它们异质而不融贯。恩格斯援引黑格尔的辩证法求解无限问题,但前种无限是黑格尔批判的,后种无限是黑格尔不承诺的。  相似文献   
290.
对于马克思颠倒黑格尔“国家”的传统理解,容易把黑格尔的“国家”贬低为维护普鲁士专制、宣扬君主独裁、强调古典整体主义和国家意志高于一切的现存政体。基于辩证法的进路可以发现,黑格尔的“国家”并非现存的国家,而是指伦理理念的现实化,是普遍意志与个人自由相契合的有机统一体。马克思承认黑格尔国家有机体的观点,但认为黑格尔颠倒了国家有机体的辩证法前提。本文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从绝对精神出发的、外在于事物的抽象方法;马克思的辩证法则是面向事物自身的辩证法。基于辩证法的颠倒进路,有利于从方法论视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的颠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