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为探索在哲学视域下的性别问题,推进性别哲学各种思想和观点的对话,由全国妇女/性别学科发展网络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哲学系承办的第四届性别哲学的对话学术研讨会于  相似文献   
692.
任剑涛 《孔子研究》2023,(5):5-20+157
儒家人学旨在对“人是什么”做出回答。这一回答,循宗教与世俗两个向度展开。以前者论,神(天)人关系构成一条主轴;以后者言,人的德性本质构成另一条主线。理解儒家人学,需要同时沿循双线索进行交错观察。从总体上讲,儒家人学起自宗教溃败与政治勃兴之际的政治正当性与合法性危机。因此,神(天)人关系成为儒家人学的一贯主题。由于儒家人学形成于动荡的春秋战国时代,让其成为政治失序的一种人学反应结果。儒家人学由此充分呈现出积极作为的人,如何应对“天不言”情况下的行为主动性建构的特质。直到政治失序危机过去,神(天)人关系再次成为关于人是什么的平衡性主题的时候,儒家人学对人是什么的回答,方才水落石出。如此,儒家人学在天何言哉、天人相分与天人之际的三个复调主题上,呈现其完整结构。  相似文献   
693.
为了实现由内圣开出新外王的文化理想,牟宗三把是否具有客体精神作为评判中国哲学的标准,并藉此对孔孟荀进行理论定位。孔子的精神表现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合一,即绝对精神或天地精神;孟子以主观精神为主导,由主观精神透至绝对精神;荀子则纯是客观精神,但因其客观精神无主观精神作为内在根基,所以非真实的客观精神。在这三种精神表现形态中,孔子的绝对精神是最智慧、最圆融的精神形态。  相似文献   
694.
疾病对人体的系统作用即包括疾病自身对躯体所造成的不适,也包括各种疾病在人们日常生活或疾病过程中所引起的人们心理行为的变化,即病痛反应.疾病对人体的系统影响即包括客观部分,也包括主观部分;疾病是客观的,病痛反应是主观的;医者以客观认知为诊治的基础,患者或他人以主观认识为就医的动力.就疾病而言,客观认识永远不能代替主观认识,主观认识也永远达不到客观认识的高度.人们应当探索出一个更符合控制疾病对人体系统影响的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695.
胡塞尔晚年提出了生活世界这一概念,由于胡塞尔几乎毕生都在追求实现先验哲学的理想,因而生活世界在胡塞尔的哲学中地位有限,关于生活世界的研究只被看作是通向超验现象学的两条新道路之一。而正是他的学生,阿尔弗雷德.许茨注意到了胡塞尔生活世界所包含的日常  相似文献   
696.
《学海》2019,(2)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时间的维度中展开的,而组织化的集体行动则有着时间协调的问题。人们越是需要借助于集体行动去承担各项任务,就越认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在工业社会中,效率成了人的几乎所有社会活动的目标,而在效率的概念中,我们所看到的是时间构成了效率的基本内涵。正是人的效率追求,改变了时间的属性,把自然时间转化为社会时间,并通过社会时间的开发和利用去达成效率目标。从自然时间向社会时间转化的过程也是时间资源化的过程,社会时间其实就是人的生产和生活等一切社会活动赖以开展的资源。对时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促成了效率目标,也引发了时间资源稀缺化的后果。在未来,如果人的效率追求还会持续地展开的话,那么,在面对时间资源遭遇进一步开发的瓶颈时,就需要改变时间资源开发的思路,即从时间结构方面去寻求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697.
《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具有“想知道、爱提问的情感”;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知道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探究方法”等等。这些足以说明,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的优化和呈现策略的重要意义。自己通过实践探索,对学生的问题素养,形成了一些优化与呈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98.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对《老子》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完整地保留了《老子》原文,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此书对《老子》的诠释内容和方法取决于其预设的读者。作者隐去自身而托名神人以加强其诠释的权威性,突出身国同治以增加其吸引力,将"自然长生之道"升格为常道,以突破原文边界而开拓出新领域,下启了道教的产生。《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表面上看不过是对《老子》的"解释",其学术地位依附于被解释的《老子》,但它有完全独立的价值,使这部注经作品本身也成为了经典。  相似文献   
699.
高秉江 《现代哲学》2004,(3):112-117
宗教现象学是当代西方文化中使用现象学方法来诠释宗教的一种学说,它在理论上与传统宗教的理性实体学说和自然神学理论相区别,一是将宗教的论证方式由外在实体出发转向由人的直观意识出发,二是将对神的论证由理性论证的途径改变为意识直观和生存体验的途径。宗教现象学把人的直观意识体验和生存感受作为其理论的出发点,它同时把宗教理解为前导入的生存的意义纲领。宗教现象学跨越了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心理学、人类学及神学等多个学科,尚有许多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澄清。  相似文献   
700.
写生在美术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画家大都重视写生,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写生方法,颇值得后世画家学习借鉴。本文以此立论,对中国古代画家写生的总体特征、观察方式及写生的方法展开论述,并总结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