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封建社会、高度文明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人全面异化的社会,异化同时也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样的异化状态中,很容易导致意义与伦理道德文化内涵的丧失,工具理性成为传统逻各斯主义的一种延续。卢梭作为一个思想家,洞悉到了社会文明的弊端,为麻木的人指明一条生存之道。高更作为一个画家,面对的是更加严重的异化和人性的扭曲,他选择了充满原始味的永远的塔希提,同样找到了一个归宿,只有在那里他才感觉到惬意,生命才有意义。他们的这种做法,以向原始的回归去寻求发展,未免显得有些悲观。这种强烈的批判精神是现代人急需拥有的,诗意的栖居才是现代人真正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2.
本文试图在了解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创作手法基础上,进一步对当代水墨人物画的情感呈现、语言形式、表现题材及思想内涵进行分析,来认识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现状、发展,最终阐明当代水墨人物画对中国画历史进程所产生的推动性意义。希望本文对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下、在大众文化环境下中国画的发展能产生再认识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3.
本研究采用主—客体互倚模型(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APIM)的方法深入探讨夫妻的依恋风格、婚姻归因与自身及配偶感知到的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方便取样的方式在北京地区选取155对夫妻,采用Brennan等(1998)编制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Stander编制的婚姻归因量表(MAQ)和Spanier编制的婚姻质量问卷(DAS),要求夫妻双方分别报告其依恋风格、婚姻归因方式和感知到的婚姻质量。通过配对t检验、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1)夫妻对婚姻质量的总体知觉较为一致,但丈夫的婚姻满意度显著高于妻子;(2)夫妻双方在回避依恋和焦虑依恋两个分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婚姻归因上,妻子比丈夫表现出了更多的消极归因;(3)妻子的消极依恋显著地负向预测自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而丈夫的消极依恋对自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没有显著影响;(4)在控制了丈夫、妻子的依恋风格、归因方式对其自身婚姻质量的主体效应之后,丈夫的依恋风格不能显著预测妻子感受到的婚姻质量,但其归因方式可以显著地预测妻子感受到的婚姻质量;然而妻子的归因方式并不能显著预测丈夫的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154.
众所周知,基于可能世界语义的内涵逻辑由于对意义的刻画过于粗粝而导致了所谓的"超内涵问题"。为了解决超内涵问题,出现了各种超内涵逻辑,其中由Suszko提出的带等词的命题逻辑(SCI)是超内涵逻辑中最基本的一种。本文是对SCI的精炼,其动机是语境同义性论题(CST)。该论题认为,同义性标准具有语境依赖性。基于认知语境主义,我们给出了CST的一个论证。通过将SCI中的二元等词修改为一个三元结构,用来表示两个陈述相对某个语境表达同一命题,我们给出了CST的希尔伯特式公理系统。我们证明了该系统相对一个代数模型类是可靠的和完全的。该代数模型的论域由命题构成,同时附带一组命题上的全等关系,用以刻画相对于语境的命题同一性。我们运用该逻辑部分解决了分析悖论这一困扰逻辑学家多年的问题。与我们之前的基于相同动机的论文[17]相比,本文给出的形式语言更加丰富,从而能够表达不同语境之间以及不同语境的同义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5.
通过3个行为实验,以44名大学生或研究生为被试,考察了言语次级干扰任务是否对不同言语命名难度的客体与空间工作记忆信息的保持产生选择性干扰。研究发现:无论记忆对象是言语命名困难的客体信息,还是言语命名容易的客体信息,无论探测刺激是图形形式,还是词语形式,言语次级干扰任务都对客体信息的保持产生选择性干扰;但言语次级干扰任务对空间信息保持的影响,在不同条件下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客体工作记忆自动、强制性地使用言语编码和保持机制,而空间工作记忆信息的保持是否由言语编码参与则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6.
卡茨认为,20世纪哲学已经经历了两次语言学转向.在第一次转向中,语言成为哲学家们关注的中心.在第二次转向中,语言学成为哲学家们关注的中心.卡茨企图发起以语言学之基础为关注中心的第三次语言学转向.他认为,只有建立在实在论基础之上的语言学才能成为自主的学科,而为语言学奠定实在论基础就是构建意义的形而上学.卡茨提出的意义形而上学代表着20世纪后半叶西方语言哲学家重新确立形而上学之基础地位的一次努力.  相似文献   
157.
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卢家楣 《心理科学》2005,28(5):1246-1250
人们对情绪智力研究的兴趣渐起.但围绕情绪智力的基本概念仍存在着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情绪智力的术语本身、概念内涵和外延以及与非智力因素、社会智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冀更好地确立其在心理学中的科学地位,促进这方面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8.
孙天人 《天风》2006,(1):29-29
“传统”是指世代相传的具有特点和文化内涵的道德、礼仪、风俗、文艺等等。这对中国基督徒来说,又有“社会传统”与“教会传统”之分,而对“社会传统”,当代的基督徒应如何看待?对此,按面临的现实,应讨论的集中起来似乎是三个具体内容:一、“伦理道德”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以儒家的仁、义、礼、信,孝等为核心。据近来有媒体对几所高校本科生的问卷调查,从中知道了传统文化在当代青年中的分量,透露出他们对儒家的道德价值观几乎没有什么异议;也没有一个认为是“过时东西”。对此,我们也不难知道,这与圣经和基督教全部教义在道德层面上的教训是一脉相承的。如  相似文献   
159.
礼物的内涵     
李微 《思维与智慧》2006,(10):10-10
一个远离大海的小女孩送给老师的生日礼物是一个美丽的贝壳。老师问她:“你是从哪儿弄来这么美丽的贝壳的?”小女孩回答说:“这种贝壳只有很远很远的一个海滩才有。”  相似文献   
160.
我国教育伦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教育伦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门独立的学科,在20多年的研究发展中,教育伦理学的研究视域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形成了教育伦理学研究的价值目标体系和伦理规范体系,全面挖掘了教育伦理学的精神内涵,展开了教育伦理学实践机制的研究,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