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9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常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的情感.体育教学是以育人为宗旨的应当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以达到最好的育人效果.这里重点谈一下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美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2.
张一兵 《学海》2008,19(1):38-44
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发表之后,列宁更加注意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全面学习和研究.在1909年到1913年前后,列宁写作和发表了一批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重要文章,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卡尔·马克思>一文.从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列宁在哲学素养方面的很大提高,也能看到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903.
自20世纪60年代环境美学诞生以来,关于自然审美是否需要科学知识的议题引起了持续而热烈的争论,这一议题是当代人文领域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在环境美学中的集中体现,由于该议题聚焦在自然审美需不需要科学知识这个问题上,因此可称之为环境美学中的科学主义之争。在持续的辩诘和理解中走向更具包容性的观点,构成了环境美学自诞生之后的某种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04.
905.
孔子的审美教育思想表现在诸多方面:其审美教育特点是寓教于乐和寓学于乐;其审美教育原则是循循善诱;其审美教育方法是启发式;其审美教育手段是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906.
民宅门饰艺术是中国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其中门环装饰艺术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门环铺首造型丰富而多样,寓意深刻。它产生于形形色色的民俗事象当中,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民众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结晶。门环装饰艺术是中国人审美意识的表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907.
王成  裴植 《周易研究》2007,4(3):83-88
《易传》在加强领导者道德素养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特殊作用:《易传》“仁以行之”的思想有利于培养领导者的仁爱精神,从而更好地关心、爱护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知临”思想有利于提高领导者的明智品质,从而更好地驾驭语言,勤学广智,利国利民;“卑以自牧”思想有利于造就领导者的谦敬品质,从而谦敬为怀,赢得群众。所以,提高领导者道德素养的方法之一,就是认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易传》。  相似文献   
908.
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真、善、美这三个词常常是并提的.仔细寻思后不难发现:自然的根本性质是真人生的根本意义表现为善艺术的根本价值在于美.如此看来真、善、美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在审美的意义上,自然于潜移默化中感发和激荡着人的情性与思绪,也安顿和抚慰着人的心灵人则通过审美的思维方式达到情景文融、物我统一的和谐境界.可以说,一片自然山水就是一个人诗意栖居的心灵寓所与精神家园.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具有审美价值,而且整个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观照人的生存境况并努力成就自由完美的人生使人生得以丰富地展开.  相似文献   
909.
"原型"与"意象"--中西艺术批评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学海》2002,(4):164-168
本文主要通过对“原型”与“意象”两个概念以及由此分别形成的西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和中国审美意象系统理论的比较 ,揭示出神话—原型批评论之不足 ,并阐明审美意象系统理论之优越和它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10.
意境是一种美学范畴,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是超越了文字、线条、色彩之外而传达出来的一种"神",其中包含了经过主观情感折射之神,甚至会成为完全的主观之神。这种神能给人以审美快感。山水画意境的产生,要画家悟道,必须"物我神游"忘形于身外。将其付诸笔端,意境就产生了,这时的山水画,既体现了玄学的玄,又开拓了美学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