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秦林芳 《学海》2006,12(1):177-181
浅草-沉钟社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全面交汇的背景中进行文化抉择,并形成了以"人"为核心的文化思想.在人道主义伦理观的指导下,他们创作了许多具有鲜明审美特征的"谨严"型作品.在内容上,它们以客观化的人物与环境为中心再现重大的社会生活,并寓托了作者严肃的思考.在形式上,它们一方面着重运用第三人称无焦点叙述视角,通过叙述者的讲述和展示,保持了叙述的客观冷静品格;另一方面则以叙事为中心,以质实、细密的语言和完整、严密的结构建构起了缜密的文体,从而充分发挥了表现严肃题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12.
道教历来将“至乐”作为修道的审美愉悦来追求,虽其美学思想上祖述道家,但其哲学思想上却本先秦神仙家和巫鬼文化。道教对“至乐”的界定、对“苦乐”转化的阐发、对“乐怒”关系的分析以及追求“至乐”的方法和途径,又与道教修炼直接相关。因此,从其宗教思想中抽取其传统美学思想精神,从其审美论述中掌握宗教神学思想内核,正是笔者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13.
曹智频 《现代哲学》2005,1(1):74-79
庄子所追求的审美人格,有一个从“有待”而“无待”的转变,一个从逻辑层面、实践层面向审美层面的递升,也是庄子以“无名”超越理性与价值,以“无功”超越功利,以“无己”回归“神人以和”的审美境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614.
张敏 《美与时代》2013,(5):9-13
农业景观是动态的,对农业景观的欣赏需要我们全部感官的参与,而了解农业方面的知识可以使我们的审美体验更敏锐。农业景观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而对农业景观的诠释可以用人的意图和目的来进行。农业景观是一种满足人们需要的功能性景观,其中包含较多自然要素。农村生活具有很强的人情味、家庭味,对现代人依然有吸引力。不同审美主体对农业景观的欣赏方式有差别。在新型农业景观建设中,我们要吸收中国传统农业景观和西方现代工业化农业景观的长处,克服其缺陷,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6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物质生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在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其精神生活,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使现代书籍设计所呈现的审美特征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逐渐成为了当前书籍设计人员所面临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16.
图画书,作为儿童成长中最早接触和最常接触的视觉文化产品,对于儿童的成长教育,尤其是审美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图画书中的儿童插画部分,可以说就是对于儿童的视觉成长最早和最直接的教育方式,是对儿童进行早期审美教育最重要的媒介之一。因此如想使儿童插画具备适应儿童视觉感知能力的审美特性,就必须从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要使画面的版式活泼,绘画视角要丰富;(二)插画的角色,背景要夸张变形,突出事物特征,产生亲切感;(三)画面色彩要富于变化,强烈、鲜明;(四)画面内容丰富,善于隐藏细节、富于暗示,让孩子有可以好奇地探索并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617.
杨伟 《美与时代》2013,(8):14-16
道家美学的核心是"道法自然"。自觉地运用道家的美学思想去生成中国的设计语言,对于构建中国艺术设计语言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道法自然"确认"道"是美的终极标准,是美的事物的意义和价值的依据。"道法自然"的审美表现主要涉及"见素抱朴"的朴素美、"大象无形"的抽象美、"道"之"自然"的自由美和自然无为的"天成美"。"道法自然"在艺术  相似文献   
618.
中国的古代哲学实质上是一种伦理学与人生论,儒、道、释三家的思想构成了它的最精粹部分.信奉“尽心、知命、事天”的儒家美学主要为中国古代美学设定了审美价值的层面,追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道家美学主要为中国古代美学拓展了审美心态的层面,而主张“一朝风月,万古长风”的禅宗美学则主要为中国古代美学开启了审美境界的层面.以儒、道、释思想为精粹部分的中国古代美学有着丰厚的人文蕴含,它体现着中国古人对人生诗意与心灵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它们对我们今天追求“诗意的栖居”显然也是有启迪的.  相似文献   
619.
生活中有无限多样的美,每一个有正常感觉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但在美学理论研究中,要给美下定义时却反倒变成了难的.这是因为用玄空幻想编织的美学理论,没有回到原来真切的审美感觉的现象学,看似高深,实则遮蔽了审美学的真相.审美是对形象的直接感觉,常常不假思索;审美是欣赏的事物的形象符合自己理想的情趣,而不是要占有实物供己实用.只要没有求利的心态,达到无我、忘我的精神境界,就能达到说难不难、说易不易的境界,并且又提升到一个更加重要和更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20.
《诗经》婚恋诗歌中的空间环境描写是其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部分,它体现了诗歌中的人物情感、空间文化、空间伦理等因素,承载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交流与沟通,具有丰富的美学底蕴与审美价值。详细梳理《诗经》婚恋诗歌中的空间环境类型以及空间环境与婚恋活动、婚恋文化的关系,深入分析了我国农耕文明、民俗文化、宗法礼制、婚恋情感等对空间环境审美产生的影响,对于深入挖掘《诗经》中的美学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