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徐献军  陈巍 《心理科学》2017,40(4):1011-1016
传统的精神分裂研究,关注的主要是精神分裂的妄想症候群。因为精神分裂中相对特殊的症状,在妄想形式中可以得到最轻易的把握。Blankenburg则认为:精神分裂的本质结构变异是先于妄想的。因此,他致力于在精神分裂的症状贫乏型(主要是青春型和单纯型)中,寻找精神分裂的本质变异。他发现:精神分裂异常中的核心缺损是自然自明性的失落。根据胡塞尔的超越现象学,自然自明性失落有四个原因:与世界关系的改变、时间建构的改变、自我建构的改变、交互主体性的改变。Blankenburg的精神分裂理论,作为二十世纪有关精神分裂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对于今天的精神分裂研究仍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包小红  王礼军 《心理科学》2017,40(6):1524-1530
美国现象学心理学家阿米多·乔治基于科学和心理学视角所提出的经验现象学心理学是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继承和发展。这表现为:在批判对象上,从胡塞尔的反二元论细化为反自然科学心理学;在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上,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意向性、还原等概念从超验层面放置到经验层面;在研究方法上,从胡塞尔的描述还原过程转向具体的描述现象学心理学方法。本质上,乔治的经验现象学心理学与胡塞尔的现象学一脉相承,不仅完美地展示了后者的基本原理,更在具体概念和操作应用上充实且超越了后者。  相似文献   
103.
心性观念是中国佛教哲学的重要内容。在佛教中,"性"释为"体",指本来具有的不发生变化的本性、实体,即"佛性"。佛性自性本净,然为妄念所染,不能自明,这就需要通过"体"而示道见性。佛教修养佛性,也是从心做起,向内寻找。心不动,自能观照到佛性。佛性本清净,清净即空寂,"空"成为佛教修养的最高追求。但是"空"所具有的某些属性却使"空"境充满了艺术化的审美气质,因此,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生也就具有了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04.
当前,医学美学作为技术美学涵盖下的一个分支,在口腔修复诊疗工作中,起着从未有过的重要作用.它以哲学的研究方法,运用艺术的手段,正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口腔医护人员的工作.本文以口腔诊疗活动中形式美的审美为基点,讨论了几个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5.
王玄览道教重玄美学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道教美学思想的范畴里,“道”(有时又称为“玄”“一”)是其本体论的核心判断。“道”是一切美的根源与归宿,是修道之人获得宗教化审美体验的源泉。早期道教著名学者葛洪在其所著《抱朴子》中开宗明义地说:“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妙昧乎其深也,故能微焉;绵邈乎其远也,故能妙焉。”妙者,美也;玄即妙即玄即美。在道教哲学里,如何说明作为世界本原的“道”即是内在于万事万物中的本体之“道”,一直是一大难题。这个问题在美学上同样不能避免。作为美的本原的道与作为美的本体之道如何即二即一,即沟通美的本原与美的本体,使作为最…  相似文献   
106.
彭彦琴  江波 《心理科学》2005,28(1):154-157
审美心理素质教育定位于受教育者人格的发展:其本质核心是感性的独立;其基本特征是情感的通融;其特殊功能是创造力的释放;其价值定向是生命的体验。本模式通过具体教育内容引发学生预期心理活动,养成相应的审美心理素质:在智育中展开认知活动,获得感性领悟;在德育中激发动机,内化情感体验;在体(劳)育中实践意志品质,感受生命潜能;在美育中获得审美策略,独立创造意象,这些审美心理素质的综合可实现完整人格的塑成。  相似文献   
107.
余虹 《宗教学研究》2004,(4):136-139
"济世"是丘处机一生的主要人格特征,它包含三方面内容:积功累德,自善其身;拯世济民,兼善天下;悲天悯物,兼济苍生.丘处机之"济世"根源于人之"善心",仁爱慈善、珍爱一切生命是它的精神内核.丘处机"济世"人格的形成是其立足道教,吸纳儒家思想的结果,包蕴着深刻而丰富的人文内涵,体现出全真道以善求真、以善合真、真善结合的审美追求.本文试图从对丘处机"济世"人格的剖析中,探求全真道的宗教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8.
现象学是关于事物显现的(现象的)显现方式的学问。在诸多显现方式中,视觉方式在现象学的直观原则中具有优先地位。因此现象学在某种意义上首先是对"视觉"的研究。事物在现象学的"直观"中显现为"可视之物"和视觉的图像,显现为一定"视觉"范围内的图像之物和视觉现象。视觉总是伴随着能动的"视觉场",即视觉活动的"游戏场",也就是胡塞尔所说的"视域"。视觉现象总是一定"视域"内的图像,现象学体现为一定"视域"内的、关于"视觉图像"的"视觉图像现象学"。胡塞尔、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关于视域和视觉图像的思考以及对视觉现象的关注,为将现象学理解为"视觉图像现象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总之,从"视域"概念和视觉现象出发,我们完全可以构造出一种"视觉图像现象学"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09.
一、在意识哲学中理解意识与自然的关系《行为的结构》作为梅洛-庞蒂公开出版的第一部著作,是他生前出版的唯一一本明确地致力于自然哲学的著作。(Toadvine,2009,p.21)他的哲学从这里开始成形,他后来的著作皆由此生根、发芽。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他曾多次回到该著作中出现的超越了传统主客二元论的核心概念,并在新的视角下勾画这些概念的地位。①因此,对这部著作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在其基本概念的发生处把  相似文献   
110.
恻隐之心:“同感”、“同情”与“在世基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问题的提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最能体现儒家对人性理解的一个关键词,莫过于恻隐之心。因此,把握恻隐之心的深刻内涵,对我们理解儒家的人性论至关重要。究竟何为恻隐之心?它与孟子提到的其他三种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参见同上])关系如何?近年来,西方学者往往从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