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监狱警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力量,因此提高监狱警察素质,改善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借鉴国内外胜任特征模型理论的相关应用成果,并结合我国员工帮助计划(EAP)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EAP在警察管理体系中的应用,进而为其在监狱警察这一特殊群体中的实证研究和实践指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正>女性形象是社会文明图像中无法割裂的客观存在,一直是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来源和表现客体。处于不同时代以及不同地域的人都有自己对于女性形象特有的审美标准。作为人类审视对象的一半形象,女性形象以其纯粹而又复杂的形态存在于社会生活以及艺术作品之中,光从浩如烟海的美术作品而论,女性形象在其中就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中西油画的发展中,女性形象始终贯穿其中,女性以其柔美的形象、曼妙的姿态吸引着众多画家进行描绘。女性形象是  相似文献   
993.
高等理工科院校对艺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创新,要强调艺术教育的"交叉性"、"因材施教性"及"与时俱进性",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体会艺术的意境之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审美感知、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毒品犯罪已经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威胁社会秩序与稳定的突出问题。禁毒情报作为打击毒品犯罪的利器,越来越受到司法实践部门的重视。研究禁毒情报及其证据资格,有利于更好地为公安机关侦查破荻毒品犯罪服务。  相似文献   
995.
“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我国织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织锦色彩艳丽、质地坚韧,具有抽象化、秩序化、装饰色彩化等特征,它承载着土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相似文献   
996.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热情洋溢的抒隋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为本的审美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和欣赏,从而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让美在课堂中流淌,让情在课堂中徜徉。  相似文献   
997.
谢敏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07-207
在我国绵长的舞蹈发展史上,古典舞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分支之一。我国古典舞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舞种,其发展是由戏曲舞蹈与武术身法精华的相结合。身韵作为我国古典舞的精髓,在历史中的研究却并不多见。相应的对于古典舞身韵韵律特征的研究也不多。即使有一些也仅仅只是对于演员与舞蹈作品的简单描绘。古典舞身韵课的创建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新的身韵理论让古典舞彻底从古典戏曲的桎梏中走出来。近年来古典舞身韵理论在不断的创新与求索中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我国古典舞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民族精神气质的重要体现形式。本文着重从古典舞的身韵韵律特征方面出发,探析古典舞四大核心——形神劲律。形,身体四肢的配合衔接。神,情感的流露、心意的表达。劲,轻重缓急、刚柔并济。律,正律反律相辅相成。从而进一步赏析古典舞的韵律之美。  相似文献   
998.
俗文学二人转在现阶段的火爆,原因诸多,既有本文学样式的特点,如土野文学、喜乐传统的体现;也有本行业艺人的与时俱进、善于学习,如融合诸艺、准确定位。它体现了“尚俗”“尚性”的大众审美趣味,为普通大众提供了实现心理诉求的平台。  相似文献   
999.
梅馨 《管子学刊》2014,(2):125-126
齐文化、鲁文化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地域文化。山东被称为齐鲁之邦,这说明这两种地域文化有诸多共同之处。然而细分之下,齐文化与鲁文化又具有各自的特点,“齐文化以务实性、尚变性、开放性、兼容性等鲜明特征著称于世,鲁文化则以其勤俭质朴、注重传统、恪守礼乐、重德尚恩等显著风格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以往学者研究齐、鲁文化,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的个性特征,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如何由优秀的地域文化演变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从地域文化的视阈下研究齐文化与鲁文化则比较少见。邱文山著《地域文化视阈下的齐文化与鲁文化》(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年版)则是这一研究角度下的新著作。  相似文献   
1000.
美育作为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塑造完美的人格,实现人的自由。美育塑造人格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内在精神因素的整体培养,促进人的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的协调发展,通过情感的提升恢复人格的完整、完美人格的塑造过程,就是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审美超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