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为探索童年期情感虐待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以及焦虑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用童年期虐待问卷、情绪调节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及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对初一到高三共32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童年期情感虐待可以直接导致青少年自伤行为概率的增加,也可通过焦虑间接影响青少年自伤行为,情绪表达抑制调节了情感虐待和焦虑之间的关系,高表达抑制时,童年期情感虐待对焦虑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832.
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感受到的来自外部的支持和力量,如个体感受到被他人认可、关心、接纳,与他人产生亲密的情感连接等。相对于物质支持来说,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无形的主观体验。本文旨在研究职校生领悟社会支持的现状,了解职校生领悟社会支持总体水平特点,分析职校生生涯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探讨职校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涯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以在读职校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采用网络调查,回收问卷1438份,剔除填写不完整、回答不合理、填写IP地址相同和连续答案相同(按连续10个题目以上)的问卷228份,回收有效问卷1210份,占比84.14%。研究工具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相似文献   
833.
人际互动的根本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表征自身想法和感受的同时试图去理解他人的心理和情感状态, 以驾驭复杂的社交环境。最近研究发现个体主要通过模拟自我加工过程实现对他人的理解, 但这种自我加工以及心理模拟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自我与他人。因此, 为进行成功的人际互动, 大脑必须灵活区分自我和他人相关的表征, 这种能力被称为“自我-他人”区分(self-other distinction, SOD)。通过探讨感知、动作、认知以及情感等不同加工水平社会认知过程中的“自我-他人”区分及相应的研究范式, 实现对人际互动过程更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为改善社会认知、情感障碍以及自闭症的干预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34.
郁乐 《伦理学研究》2020,(1):99-105
近年来,诸多被视为道德绑架的焦点事件及其引发的舆论热潮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与焦虑。相关事件与舆论中的基本道德概念需要清晰的定义与理解,引发舆论热潮与道德焦虑的情感因素、心理机制与道义逻辑也需要全面深入的描述与分析。道德绑架事件与舆论中对立双方的道德情感与价值直觉分别是同情心与公平感,此类行为源自对义务与美德范畴的混淆,忽视了基本权利对于区分美德与义务这两种道德行为的关键意义。因此,需要厘清道德绑架与义务、美德、权利等相关概念的关系,正确定义道德绑架概念,清晰区分道德绑架与合理的道德要求,进而分析与澄清道德绑架相关事件与舆论中的道德情感与逻辑推理,努力化解诸多立场冲突与舆论对立引发的道德焦虑甚至道德恐慌。  相似文献   
835.
在人类的选择和行动领域中,除了通过理性来掌握普遍原则外,我们同时亦需把握和探索艺术经验,以获得敏锐的感知能力识别个别情境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而音乐具有建立在时间连续性上的经验性特质,这种经验性不依赖语言学或符号学模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反思现有伦理模式,并且有助于我们学习从回应音乐中的"偶然性",延伸到回应现实世界的他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好的音乐经验里,音乐得以自证其审美性与伦理性的共存。因为当我们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聆听期待与偏好,或是仅是为了追求纯粹审美趣味,而是真正地投入在音乐里,尤其是具有肯定生命品质的音乐,我们将透过出于对音乐同感回应(共鸣)的能力,扩展出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并且增加自我理解和自我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836.
审美与伦理是人类把握对象性世界的两种不同实践方式,具有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作为审美与伦理的共同存在,服饰一直沿着"共同价值的满足"这一尺度来实现审美与伦理的矛盾统一。近代以来,因为伦理的变易,审美与伦理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服饰迎来个性审美的春天。针对当前服饰审美中所出现的极端个性化倾向,本文从伦理的角度对极端个人主义展开了批判与反思,以期为当前服饰伦理建设提供借鉴参考,为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37.
栾贻信 《管子学刊》2006,(1):100-104
本文主要从我们提出的审美双重主体,即以情感为特质的表现主体和以理性为特质的内观主体互动共生的理论视角,论述了我国古代以“吟咏情性”和“以意为主”的诗学所具有的既相互区别又内在贯通的美学特性及其所具有的本体论思想;特别通过对“以意为主”的诗的三层意蕴的分析,进一步透视出我国古代诗学本体论思想独具一格的特性。  相似文献   
838.
步应华 《法音》2022,(1):35-39
<正>一藏传佛教作为中国佛教三大支系之一,除具有宽广深厚的佛教共性之外,还有着因其特殊历史文化渊源、宗教情感体验、法脉传承轨制和信教群众需要而形成的鲜明个性。活佛转世,就是其鲜明个性特征中的一个显例。活佛转世的由来,最早要追溯到公元1193年。这一年,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1110-1193)圆寂前向徒众开示,他将以应身(化身)转生人间、绍隆佛种。继他之后的该派高僧噶玛拔希(1204-1283),  相似文献   
839.
审美心理学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冠生 《心理科学》2000,23(2):180-183
本研究通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探明了作为心理科学重要分支的审美心理学的性质、对象及其基本规律,并阐明建设这一学科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840.
通过对姜某同学的个案研究,深切地感到:作为班主任要以真诚的爱关怀理解学生,形成观念上的共识,才会有共同语言,产生情感共鸣,增强信任感,班主任对学生的理解、尊重是完成教育任务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启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只有对每一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真正为学生创造一种乐学的环境.学生才能充满信心,积极学习。另外,教师要善于掌握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制定确实有效的教育方法。特别是针对个别儿童学习的不适应,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对学生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因材施教,恰到好处地渗透心理教育,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自身潜能也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学业和心理满足双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