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艺术中确实存在美,而且不可否认,这是很典型的。而事物却无所谓美丑,美丑的根据在于作品本身,在于作品内在的生命力。艺术在发展,作为艺术的欣赏者,思路也应该与时俱进。由于装置艺术有着一些不同于传统样式的特殊性,因此装置的材料语言媒介本身也具有广义性。在装置艺术中,美不仅不排斥现实丑,而且通过接纳与消解,还能使现实丑成为艺术美的一支源泉。这种化丑为美的审美机制,表现出单向转化的独特审美关系;与此同时,两者之间的互溶互生又表现为作用与反作用的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992.
18世纪,在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的理性主义哲学体系背景和影响下,鲍姆嘉通以无比的勇气建立了一门学科来专门研究感性认识,即美学。而之后的很多美学研究者却背离了鲍姆嘉通的传统,如黑格尔;而另一些人,如康德、克罗齐、尼采等,他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鲍姆嘉通的传人,但他们的研究方法却被自己的无意识带回到理性的牢笼里。因此,我们主张美学应该回到鲍姆嘉通,但如何回到鲍姆嘉通?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鲍姆嘉通的感性认识就是我们的感性体验。打通了这一关节,我们就回到了鲍姆嘉通。  相似文献   
993.
吴瑒 《美与时代》2014,(5):80-80
古往今来,人们酷爱画山水,在山水画中我们常见到的有山石、树木、水和人,有时我们也能看到一些亭子。有些画中,正是因为有了亭子,画面才变得神秘,富有趣味。  相似文献   
994.
终于以《中国历代增待全集》面世的这套千余万字的巨著,开始编纂时的设想是出一套《中国历代僧诗集注》。那是1991年10月在湖南益阳举行了第一次唐代诗僧齐己学术研讨会之后。这设想立即得到了林凡先生的支持,得到了参加研讨会的益阳朋友的支持,并于1992年3月1日在益阳成立了《中国历代僧诗集注》编纂工作筹备组,迅速投入实际操作。当时。动中无数,以为中国僧人的诗,顶多二百万字。请教几位有关学者,也说不准到底有多少数字。后来发现远不止此数。显然,靠益阳一个地区学人的力量已经不够,便在全国范围内重组编纂班子。通过沈玉成先…  相似文献   
995.
王哲 《美与时代》2023,(6):84-86
中国传统绘画是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并且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沉淀,将美学和文化都囊括其中。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中国传统绘画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载体,在教化育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考查初中生的道德情景应对策略和情感体验。方法:采用道德情景故事问卷,对初一到初三的48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生在道德情景应对策略没有性别差异,而情感体验方面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在道德应对策略上,存在类别和年级差异,情感体验上不存在类别差异,但存在年级差异。结论:应该加强初中生的道德情景应对策略和情感体验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997.
广义地说,凡是以纪实审美方式客观地反映某事物的电视节目,都可以称之为电视纪录片。这里说的电视纪录片,是指从电视专题片与电视文艺的交融发展中,新生成的一种纯属电视文化的新型综合艺术已不同于其他电视文艺的纯虚构,尽管它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998.
张胜超 《美与时代》2013,(12):95-95
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中的特有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如何在不断发生、衍变的文人画历史流程中,理解和把握文人画特定的内涵与外延,认清文人画这一艺术形式自身的规定性,从而为文人画艺术批评和审美评价提供标准,对文人画及其审美价值取向进行客观评价和批判地继承。这样,我们才有理由对文人画进行合理诠释。  相似文献   
999.
青海省年都乎土族於菟是一种古老的的祭祀仪式。神秘色彩的图腾崇拜和巫术舞乐,使於菟具有悲怆的崇高这样鲜明的民族个性、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而这一独特的审美需要能够延续至今,主要取决于族群开放的背景和语境,也就是来自族群兼容并包的审美制度。  相似文献   
1000.
明代冯梦龙评辑的《情史》,集中体现出传统爱情观念中男女对理想异性及理想两性关系的审美心理,对我们今天的美学研究不无启示。《情史》中的传统性别审美模式:郎才女貌,相配为偶。美不仅在于样貌,也在于心智。无色无艺,也可以德才服人。《情史》中的爱情艺术表现形式:人以情传,情以人蔽。爱情的艺术表现始终是他关注的焦点。对文人情事、才女妙语更津津乐道。《情史》中的传统爱情理想:千秋为偶,千古佳话。爱情是艺术表现的主题,爱情本身也可成审美对象。冯梦龙最为推崇的爱情模式,也是中国文人的传统爱情理想,那就是文君相如型的知遇型爱情,激情浪漫;易安德甫型的朋友型爱情,温馨美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