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摘 要 本研究结合fNIRS技术,考察了美术训练学生和普通学生在中国画审美一致性上的差异。行为上,虽然两组被试在审美评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评分一致性上,美术训练学生相比普通学生在“好看”评分上更一致。脑活动上,美术训练学生右侧颞顶联合区的16通道和24通道的神经活动一致性显著高于普通学生,且美术训练学生的神经活动一致性与“好看”评分呈负相关。本研究揭示了艺术专业知识对中国画审美的重要性,且神经活动一致性可作为中国画审美判断的一项潜在神经标记。  相似文献   
42.
运用基于学校的研究范式,以上海市某中学为样本学校,考察社会参与特色课程学习经历对青少年社会参与素养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修学的特色课程门数(量)、情感体验(质)、公共服务动机和社会参与素养两两显著正相关;(2)情感体验和公共服务动机在课程学习数量和社会参与素养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3)未能发现基础课程成绩在链式中介中起调节作用。研究为通过加强课程情感体验进而提升青少年核心素养提供了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43.
当设计与艺术分离之初,设计的实用性便成为设计产品必不可少的特性。对于艺术作品而言,审美特性是其一大特质;对于设计产品而言,审美的特质开始退居设计产品实用功能这一特性之后。在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过程当中,设计中实用性和审美性地结合将更加紧密,并且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44.
民族服饰是人类民族历史的活化石,是穿在身上的民族史诗,是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结晶。传统民族服饰蕴含着浓厚的风俗文化和古老的历史内涵。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环境背景会对人们的审美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社会竞争力不断加大,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除了对文化水平的教育,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被家长们重视起来。为了培养孩子的全面才能的发展,美术的教育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美术学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那就是素质教育,这就涉及到了备受关注的审美素质教育,新的美术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对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6.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关键决定于作为审美对象的音乐艺术作品和作为审美主体的人,这两者之间一旦发生审美碰撞与融合,其特征就显得极为复杂。  相似文献   
47.
邹红 《美与时代》2014,(7):42-42
结合实践经验和总结,从广告设计的视觉效果角度出发,主要从广告设计的构图和色彩表现两个方面针对广告设计中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加强构图和色彩在广告设计中的视觉冲击力,以达到广告宣传的目标。  相似文献   
48.
曾晶 《美与时代》2014,(9):113-113
通过对现代生活陶艺“人性化”、“个性化”、“形式美”三大时代特征进行分析。通过论述都市生存意识、生活理念、审美消费等现代都市生活的特点来阐述现代生活陶艺的都市情结。  相似文献   
49.
审美活动需要主体从世俗烦恼中解脱出来,以一颗自由活泼灵动的心去感受事物,使主体与客体密不可分,完全融为一体。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山水田园诗歌是最能体现这一审美过程的作品。而西方的现象学和中国道家哲学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在审美主体保持心灵的虚静上却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50.
正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求作家、艺术家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和先倡者;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从而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和伟大时代。这一讲话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殷切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