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关于负启动机制的新观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丽 《心理科学》2001,24(3):330-333
当N次试验(启动试验)中被忽略的干扰项成为N 1次试验(探测试验)中的靶子(忽略重复组)时,被试对该靶子的反应时比对无关靶子(控制组)的反应时要长,就出现了负启动效应(negative priming,NP)。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负启动现象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研究范式。负启动研究改变了人们对注意机制的认识,注意不再被看成是选择靶子的单一激活过程,而是强调对于受到注意的信息和被忽略的信息的双重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932.
PDP再认型实验程序与刺激来源的可鉴别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湘萍 《心理学报》2000,32(4):381-386
提出应根据实验程序的不同,把加工分离模型(PDP)进一步分为启动型和再认型两类。2个实验考察了刺激来源的可 鉴别性在PDP的再认型实验程序中的作用,同时还考察了注意水平、刺激材料和加工水平等因素对词单1刺激项目再认成绩的影 响。结果发现:熟悉感和刺激来源的可鉴别性共同决定了被试在排除测验中的反应;汉字作刺激材料并不影响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33.
写作心理学理论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写作心理研究的重点已从写作作品的研究转向写作过程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表达观点,社会观点和认知观点.Hayes和Flower建构的写作模型(1980,1996)是最有影响的写作模型,为写作心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写作心理研究随着研究方法的提高,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934.
本文探讨了3-5岁儿童对物体的认知及对他人的认知过程.结果表明儿童通过视觉认知外界物体时,物体的外观特性(形状与颜色)起着主要的作用;在认知过程中,通过触觉及视觉对物体认知的信息产生矛盾时,儿童对物体的真实性往往产生怀疑及犹疑不决,影响对物体的真实性认知.儿童对他人认知行为认知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儿童对物体认知结构的复杂性.3-5岁儿童对物体认知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935.
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意志都是围绕学生心理变化的、思维流程不断递进的发展过程,而一步步进行的。通过激发兴趣、指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加强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相似文献   
936.
华莉 《社会心理科学》2000,(2):114-114,120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使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得到增强,心理发展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37.
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中,我校积极开展了教育科研活动。《培养小学生适应环境的心理素质,提高学习效果的实验与研究》是我校参加国家教委“九五”课题《中小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研究与实验》以后,根据我校情况确定的子课题。一年来,课题组的全体老师针对要研究的问题,学习了科研理论及市课题组下发的研究方案,在“实验”中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938.
组织惯例能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性和效率,但有时也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变得无价值,甚至老化过时。建设性偏差正是一种来自员工的、自下而上的组织惯例创新与变革的推动力量,但规范挑战的本质使得建设性偏差很难在个体层面展开或是发挥作用。有鉴于此,本项目聚焦于团队建设性偏差,在编制相关行为量表与事件清单的基础上,结合事件系统理论与团队认知-情感的双重过程视角深入探讨团队建设性偏差的形成与影响过程,包括:分析组织惯例僵化背景下团队建设性偏差的形成过程;探索团队建设性偏差与组织惯例更新的倒U形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不仅是对以往建设性偏差研究的推进,而且还能为探究组织惯例演化的黑箱过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39.
谢晔  周军 《心理科学》2013,36(4):936-941
本研究采用双因素被试间实验具体考察了特定情绪和控制幻觉对于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显著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愉悦情绪与投资者的追涨羊群行为呈正向关系,恐惧情绪与跟跌羊群行为呈正向关系;控制幻觉与投资者的追涨羊群行为呈正向关系,与跟跌羊群行为呈负向关系;高控制幻觉的投资者在愉悦情绪下倾向于乐观追涨,而低控制幻觉的投资者在恐惧情绪下倾向于悲观跟跌。  相似文献   
940.
最近十年自我损耗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1)现象争议:自我损耗是否存在;(2)理论争鸣:哪种理论能更好地解释自我损耗;(3)应用拓展:探讨自我损耗如何影响日常行为和社会关系。未来这一领域的探讨可考虑改进和完善实验方法,探索生理基础,重视应用研究。即获得自我损耗是否存在的关键性证据,同时采取更自然的方式研究生活中的自我损耗现象,开发缓解自我损耗不良影响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