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6篇
  16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如果我们既要避免陷入所予神话,又要能够说经验可以作为我们对其思考的外在限制,就必须认为概念能力渗透于经验世界的任何领域中。约翰·麦克道尔以此作为辩护概念论最重要的论据。对这种思想最直接的批判是一种非概念论的观点,其证据源自我们对感觉经验和技能性行动精细性和丰富性的现象把握。非概念论并非处理这一问题的令人满意的方式,在麦克道尔与德雷福斯的著名辩论中,麦克道尔不断调整他的观点,一方面认为感知、行动与思想的关系是一种连续的差异而非"顶层—基础层"的二元划界,另一方面又主张理性的概念能力已然贯穿于涉身性的技能行动中。  相似文献   
992.

通过阐释遗传代谢病门诊医患沟通中患儿家长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不同需求,将叙事医学融入日常的诊疗活动中,提出叙事医学在遗传代谢病门诊的实践路径:医生通过倾听实现关注,再现患儿母亲的疾病体验,反思自我医疗行为,共享诊疗信息,建立互信关系,让医学人文渗透到遗传代谢病的临床决策中,让医患之间达成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最终提升临床决策质量。另外,还需要进一步通过细读提高叙事意识,建立符合科室实际的患儿家长叙事服务中心等做法,在实践中强化叙事技能,提升医生的叙事医学素养。

  相似文献   
993.

讨论医学人文及其实践问题,有必要从科学与人文一般关系上进行思考和认识。古希腊的科学即是人文,近代以来医学科学和技术进步对人文的遮蔽,并不意味着二者的彻底分离,人文始终构成近现代医学的本质属性。医学科学和技术进步并不直接导致医学人文的缺失,缺失的直接因素源于医学的社会实体化进程。医学人文实践形态表现为人文要真正走进临床,其根本是走进并扎根在医者的灵魂深处。医学人文走进临床,是人文与临床两大系统间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994.

在全球范围和中国语境下开启的新医科范畴,推进了医学伦理的纵深发展并打开新的向度。医学伦理作为动态平衡且不断发展的概念,伴随医学使命而生。在新医科语境下,医学伦理面临来自以利益为主线、以知识权力和专业技术两翼构成的三维挑战。这种挑战植根于医学能力的提升,社会资本的介入,医生的专业权力以及生物科技融合发展带来的专业话语。实践挑战的本质是理论困境,解决实践难题根本上需要理论突围。需要建构基于责任伦理为关键词、以公共伦理融合个体道德、以专业伦理深化常识道德的医学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995.
理性和欲望的关系是古代西方哲学的焦点问题之一。亚里士多德继承与推进了柏拉图的思想,提出希求概念,它标志着理性和欲望(欲求)的统一。本文首先结合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对希求概念的演变进行简要梳理;继而考察希求背后的欲求与努斯、真的善与显得善之间的关系,表明希求是对于"真的善"的欲求,揭示了灵魂统一的可能性;最后,通过这种灵魂-伦理学的澄清,触及政治学的重要问题,即如何培养好人,表明希求概念同样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6.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和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议题之一。为有效地缓解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养老压力,实现积极老龄化,认真研究分析相关文献,从多学科角度出发分析“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困境。目前,我国的养老面临供给主体单一、法律规范不健全、责任伦理与监管主体不清晰、缺乏专业人才、服务项目单一等问题。应注重改善政府治理结构,扬弃以往“中心-边缘”的治理结构模式,用多中心治理的有效模式创新我国的“医养结合”养老实践。  相似文献   
997.
何萍 《哲学动态》2020,(9):5-15+128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的兴起,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这一新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通过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概念,消除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框架的不利影响,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自我更新;第二阶段主要通过中国现代性的研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和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某些实践层面的问题进行反思,建构以"危机/批判"为内在结构的中国特色的历史理性思维方式。这一历史理性思维方式既对我们思考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有效,也对我们观察当下这一危机四伏的世界有效。就此而言,中国现代性研究虽然表面上冲淡了实践哲学主题,但实质上并没有抛弃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内在精神,而是以一种新的研究方式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与中国伟大实践的紧密联系,进而推进了中国实践哲学的研究,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98.
坚持彻底的无神论是马克思哲学的内在品格,超越宗教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重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宗教产生根源的分析比对宗教进行单纯的外在批判更加重要,只要揭示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找到人的解放的科学的实现路径,宗教最终会自行消亡,因此,马克思哲学主要致力于对宗教赖以产生的社会基础进行深入剖析。马克思哲学展开逻辑的每一环节,都没有把实现人的解放寄托于任何超自然的力量,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就是其无神论思想的展开过程,揭示这一过程,是深刻理解马克思哲学无神论特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9.
在当前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终结论盛行的情况下,如何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从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观中总结与疏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便成了一项迫切的理论任务。当代美国后现  相似文献   
1000.
陈源 《道德与文明》2024,(2):156-167
作为康德式建构主义理论的杰出代表,科斯嘉德和福斯特的理论进路存在差异,其核心区别在于二者对实践理性和建构主义程序以及二者的关系的不同解释。面对理论对手提出的游叙弗伦问题的挑战,科斯嘉德的反思—实践同一性模型在处理康德式建构主义所面临的游叙弗伦问题所引申出的三个子问题(客观性问题、道德殖民化问题和实践理性的规范性问题)方面存在困难,而福斯特采用话语伦理学的方法来重构实践理性概念却显示出相对优势。福斯特所主张的话语伦理学方法将人视为有血有肉的辩护性存在者,能够更有说服力地论证康德式建构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