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36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656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科学与无神论》杂志顾问龚育之同志的逝世是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事业的一个重大损失。龚育之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甚丰,撰写了大量文章和著作。1999年完成的"坚持科学的唯物论和无神论——回顾:五年和八十年",是一篇将理论、政策和历史研究同党、国家、民族的发展和兴旺紧密相联系的力作。该文三万多字,是以对话的形式写成的。文稿共分六部分:三令五申、历史传统、触目惊心、心所谓危、理论研究、政策界限。这篇文章出台背景,作者在本文前言中已经说明。勿容置疑,这篇文章在当时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今天重读这篇文章仍然有质有文,做到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材料与观点的统一。他才思敏捷、追求真理、独立思考的学术品格,会永远地留在人们的心中。经龚育之同志夫人孙小礼教授的同意,本文将在《科学与无神论》杂志分四次连载。相信这篇文章的魅力、论理和时代的高度,仍然会感染我们,赞叹它对今天现实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12.
卷首圣言     
《中国天主教》2007,(4):1-1
义人纵或夭折,亦必获享安息。因为,可敬的老年并不在于高寿,也不在于以年岁来衡量;其实,人的老年是在于有智慧,高寿是在于生活纯洁。这样的人悦乐了天主,也为天主所爱,因他生活在罪人中间,所以天主把他接去。他被接去,免得邪恶改变了他的心意,虚伪迷惑了他的心灵;  相似文献   
913.
听障人群的工作记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听障人群听觉通道受损,使用手语交流,提供了独特的切入点来探讨工作记忆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表明,听障人群具备在功能上与正常人的语音环路平行的手语复述机制。通过发声训练,听障人群也可采用语音编码,即语音环路可被通达。听障人群具有与正常人相当的语言工作记忆资源,但是这种资源在具体使用时受视觉通道处理特性的限制。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互补理论,认为手语的使用增强了听障人群非语言的视空间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914.
通过与佛教唯识学相关理论的比照,以及对其丰富思想资源的思考与利用,取得对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内容与方法的全新理解。这个新的理解在内容上涉及纵意向性,在方法上涉及纵向本质直观。胡塞尔发生现象学思想据此而得到一个系统的梳理。它由原自我现象学、前自我现象学、本我现象学三个阶段构成,对应于唯识学中所确定的三种能变。这里的研究,同时也展示了比较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功用:通过比较研究,获得从一个角度无法获得的视野,解决从一个角度无法解决的问题。本文是在这个方向上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915.
海德格尔《哲学论稿》译名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周兴 《世界哲学》2009,(4):101-109
在《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全集》第65卷)中,海德格尔尝试了艰苦的思与言的改造工作,意在从非形而上学意义上重解“存有/本有”(Seyn/Ereignis)问题。本文根据作者对德文原著的初步解读和翻译,并参照英文译本“英译者前言”中的译名分析,讨论了《哲学论稿》中八组基本词语,主要涉及Ereignis,Sein,Wesen,Werfen,Gr—und,Bergen,Besinnung,RUcken等词语以及相关的词族,并且提出了作者对于这些基本词语的汉译建议。原来文后附有由作者制作的“《哲学论稿》德一英一中译名对照表”,但因篇幅有限,不在这里刊登了,而是登载在《世界哲学》的网站上,有兴趣的读者请登陆我们的网站:www.worldphilosophy.cn。  相似文献   
916.
本文认为,在古希腊哲学研究中应当区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和学术传统的重要性。只是在深入的问题意识的指引下,所研究的对象才能够展现为一个明确的、富有层次和内在关联的问题域,而研究才能有效地、并且具有思想深度地展开。进一步地,本文指出,没有孤立的经典文本,只有置身于学术传统之中的活的思想,从而,这就要求古希腊哲学的研究者自觉地置身于从古代延续而来的一个漫长的经典诠释传统之中来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只有以此方式,我们的古希腊哲学研究才能达到真正的专业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917.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代表西方伦理学史流变的最新动态,它对现代西方伦理学的超越既有突破后者的道德关怀和道德文化精神的一面,也有修正其伦理学方法论的一面.极端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批评和否定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侧重于否定和摧毁现代西方伦理学体系.温和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修正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试图重新确立西方伦理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地位.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后现代西方伦理学必须兼有"批判性"和"建设性"这两翼.  相似文献   
918.
中国古代有名、辩研究之实,而无“名学”、“辩学”之称。自我国近代学者开创以西方传统逻辑参证中国固有名、辩的研究模式后,“名辩”遂成了“中国古代逻辑”的代名词。实际上,所谓的“名辩逻辑”是从来没有经过严格论证的。从一些研究者所勾勒的“名辩逻辑”体系来看,其所描画的概念论、命题论、推理论等主要内容,都不是真正的类似于西方传统逻辑那样的逻辑理论,“名辩逻辑”在中国古代是根本不存在的。众所周知,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形式逻辑体系,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创立,主要得益于古希腊数学方法的借鉴,古希腊的语言学研究也为亚里士多德逻辑提供了有益、有力的支持。而在中国古代并不具备创立亚里士多德逻辑那样的条件。中国古代的科学基本上停留在经验领域,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科学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的几何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字几何,缺乏严格推理的手段。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汉语言的特点,也不利于逻辑科学的建立。然而,否定“名辩逻辑”的存在,并不等于否定“名辩”的理论研究价值。中国古代的“名”是指事物的名称,名学是中国古代以名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名实关系为核心内容的关于事物名称的思想理论。中国古代的“辩”即论辩,辩学是中国古代以辩为研究对象、以探讨论辩原则和论辩方法为核心内容的论辩理论。名学不是辩学,它们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是不能相互替代、也是不能相互包容的。在中国古代,不存在既非名学、亦非辩学的“名辩学”。  相似文献   
919.
The interlink between myth and wisdom in Hellenic heritage is characteristically embodied in the Platonic philosophizing as regards the education and enculturation of the human psyche. As is read in the end of The Republic, the myth of Er turns out to be a philosophical rewriting of poetry to a large degree. For it engagingly reveals Plato’s moral inculcation, philosophical instruction and poetic wisdom in particular, all of which are intended to guide human conduct along the right track for the bliss of the postmortem cycle, and put philosophy learning into first priority for the choice of the future life. Moreover, the transmigrate experience in the mystic overtone of “the Orphic-Pythagorean conglomerate” is discussed with a intercultural reference to the Buddhist doctrines of samsara and karma.   相似文献   
920.
Confucianism is a rather typical non-universalism, even though it does believe that its own doctrines are indeed the ultimate truth, and denies the validity of any higher, universalist meta-standard. Therefore, when facing the contemporary culture intercourse, Confucianism advocates genuine discourse: It rejects any cultural conflict to-the-death, refuses to engage in universalist competition and antagonism, and maintains a mutually-beneficial interaction with other cultures. However, it also adheres to a “free-to-terminate-relations” principle, which implies that any side is free to terminate, at any time, all potential and actual interactions, whenever it feels that its original cultural vitality is threatened. In other words, cultural interactions must only occur when the cultural uniqueness and independence of all participating sides is guarante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