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5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30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不显著结果(如, p > 0.05)在心理学研究中十分常见, 且容易被误解为接受零假设的证据, 并可能导致分组匹配研究的错误推断或者忽视被小样本的不显著结果掩盖的真实效应。但国内目前尚无实证研究对不显著结果的普遍性及其解读进行调查。本研究调查500篇中文心理学实证研究, 统计其摘要中出现与不显著结果相关的阴性陈述的频率, 判断并统计基于阴性陈述的推断准确性, 并使用贝叶斯因子对不显著结果中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重新评估。结果表明, 36%的摘要提及不显著结果, 共包含236个阴性陈述。其中, 41%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出现偏差(如, 解读为支持了零假设)。对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贝叶斯因子分析, 结果显示仅有5.1%的不显著结果可以提供强证据支持零假设(BF01 > 10)。与先前对国际心理学期刊的调查结果相比(32%的摘要包含阴性陈述; 72%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错误), 中文心理学期刊中报告不显著结果的比例更高, 且对不显著结果解读错误的比例更低。但国内研究者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不显著结果的认识, 推广适于评估不显著结果的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62.
殷融  赵嘉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7):1264-1278
语法是人类交流系统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特征之一。行为比较研究表明, 除人类外的其他灵长目动物也能理解并掌握抽象的顺序排序规则; 神经生物学比较研究表明, 支持排序处理的神经机制来自人类与其他灵长目动物共同具有的脑区。因此语法所依赖的序列学习能力在人类与其他灵长目动物间具有进化连续性。词汇限制假说、事件感知假说与自我驯化假说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人类语法的进化起源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需要探讨人工语法任务中所发现的脑神经机制是否是层级结构加工的通用处理器, 并进一步澄清语义加工与语法加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3.
《周易研究》2015,(6):56-56
诞生于三千年前的《周易》,是人类历史上完整地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著作,中国人的类比思维方式和辩证思维能力,就是在对这部经典的阅读和阐释中得以训练和提升。所以,它被尊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64.
本文分别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军事伦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规范体系研究和教育应用研究进行了全景式、多层面的梳理,循此而提纲挈领地把握当代军事伦理学科的发展脉络和丰富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国防军事伦理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前瞻式的描述,并揭示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5.
中西伦理比较研究的模式有三种多元共存、调和吸纳和挞伐排斥.这三种模式体现出比较研究中的几个两难问题比较研究的公正原则是否可能--个人立场与公正原则的互峙;全面地看问题能否做到--全面与部分的辩证;统一的比较标准可否建立--相对统一中的绝对统一;类比法的价值何在--言与意的比附与错位.比较伦理学的研究必须解决这些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66.
劳动关系问题上的争论往往涉及社会的道德与伦理。许多劳动关系中的具体问题、具体标准的争论常常会上升为与价值判断有关的、抽象的概念、定义之争。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从社会伦理视角深入研究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各种因素,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7.
68.
<正>为增进河南省美学学者、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及美学爱好者之间的沟通,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我省美学研究水平,促进中原审美文化的发展,为我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根据我省广大美学美育工作者的要求,经河南省社科联领导研究.由郑州大学(文学院)美学研究所、《美与时代》杂志社负责筹备第二届"河南省美学学会"。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从即日起.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和《美与时代》杂志社将陆续与上届美学会会员和现在从事美学相关工作者进行联系.收集相关资料,准备会员大会的先期工作。二、新一届美学会会员拟包括美学原理、文艺美学(含文学、影视、戏剧、音乐、美术、书法美学)、设计美学、旅游美学、城市美学、环境美学、科技美学、审美教育等领域的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实践工作者。为使筹备工作更全面、圆满.欢迎各大专院校、职业院校等各类学校、艺术团体、设计机构有意入会者主动与筹备处联系(包括面谈、信件、电话、电子邮件均可)  相似文献   
69.
张荣伟  Pual.  T.  P.  Wong  李丹 《心理科学》2020,(5):1154-1161
对1087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研究,考察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对生命意义的影响,以及自我概念在人际关系与生命意义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和生命意义之间存在同时性和继时性正相关;(2)在时间点1和时间点2,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和生命意义均两两相互预测;(3)人际关系和自我影响均影响生命意义,以及在人际关系与生命意义的关系中,自我概念起部分中介作用。即人际关系通过自我概念进而影响生命意义体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自我概念来提升个体的生命意义感。即带着一颗自我肯定之心,积极参与到社会互动中去。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采用2评论类型(属性型VS体验型)×2调节定向(促进VS预防)的眼动实验,深入探讨消费者对在线评论的加工过程和感知有用性的认知机理。研究发现:(1)与属性型评论相比,个体对体验型评论的认知过程更短,感知有用性却更高。(2)相对于预防定向个体而言,促进定向个体对在线评论的认知加工过程更短,感知有用性更高。(3)评论类型和调节定向的交互效用,在属性型评论情境中显著,但在体验型评论情境中不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评论类型和调节定向影响消费者对在线评论认知评估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