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王俊 《天风》2008,(1):10-11
祷告是新约圣经所强调的重要信息之一. 祷告的对象,往往能够体现出一个值徒或教牧人员的心胸和视野状况. 祷告的内容往往决定着它的效果. 今天,有些人认为祷告只有说方盲才能得救:受洗不需要奉圣父和圣炅的,只需要奉耶稣的名;教会传福音,只有通过乱蹦乱跳.让人感觉好像"癫狂了"的"敬拜赞美会"才有效果.  相似文献   
62.
网络艺术是指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媒介,基于数字技术创作并通过网络进行在线传播的艺术样式。互联网中的传统艺术只是将网络视为一种传播媒介,是传统艺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结果,不应列入网络艺术范畴之中。网络艺术家应具有数字化的创作技能。艺术信息编码的数字虚拟化、传播媒介的即时连接性、受众的参与互动性以及广泛化的传播效果都使网络艺术显示出不同于传统艺术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63.
正雍和宫一直倡导信众按照佛教仪轨文明敬香,宣传供养三宝贵在心诚而非香的贵贱与多寡的理念,提倡改燃香为敬香、献花、献哈达等方式。自2013年12月10日起,实施免费赠香,为每位入寺信众发放环保短香,同时谢绝外香进入寺院。一个月来,我们的做法得到媒体高度关注和社会各界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64.
儿童智力评价实施中的有关问题刘凤瑜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智力评价是儿童青少年心理评价领域中发展最早、也是最富发展希望的重要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65.
差数显著性t检验与元分析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春彦  朱滢 《心理学报》1997,30(4):436-442
利用计算机构造被试总体、模拟实验研究程序进行抽样研究,探讨显著性t检验方法与元分析方法在检验实验结果数据方面的差异。在模拟实验过程中,t验受到显著性水平、样本容量和总体效果大小的影响,因此最终影响了统计推断的可靠性,建议:在进行显著性检验过程中,应对统计检验能力进行估计;元分析方法以样本为元素对总体进行推断,因此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它将很有可能成为今后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统计工具。  相似文献   
66.
体育比赛中临场心理因素直接影响比赛效果,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取胜的基础,本通过对比赛时临场心理因素分析,探讨良好的比赛心理,以求取得切合实际的临场效果。  相似文献   
67.
方差分析的统计检验力和效果大小的常用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用方差分析统计检验力和效果大小进行估计的几种不同方法作了简要的介绍和比较。  相似文献   
68.
效果论将行为效果视作道德判断的最终根据,其预设是行为效果具有公共性,可以成为公共对象。效果论的初始概念是利益,利益对于不同行为者具有差异性,它可以分为一阶利益和二阶利益。效果论比动机论更具有操作性,也更有利于增进福祉,但其不足之处是道德判断的对象不明确,且偏执于最大幸福。对效果论的修正方案是:凡是增加应事者利益且不损害第三者利益的施事行为,都是道德的。  相似文献   
69.
广告中的“名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中使用名人是目前广告策略常用的手法。名人广告如果处理得好,会收到不同寻常的广告效果;如处理得不好,则适得其反。只有认真研究广告中的名人效应,在正确的广告观念指导下,名人广告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0.
中国古代关于认识真理性检验标准的思想可以大致归纳为四种主要观点。先秦及汉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已经有了把感觉经验和行为效果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思想;古代唯心主义思想家则坚持无客观标准论,他们要么直接坚持主观标准论,要么认为根本无是非标准可言;宋、明、清时期的一些唯物主义哲学家提出并坚持以客观事物或事实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与此不同,王廷相、王夫之、颜元等人则提出“行”标准说,这种颇具光辉的哲学思想,使中国古代关于认识真理性检验标准思想的探讨大大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