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10篇
  353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党的十六大举世瞩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十六大的报告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六大精神,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全省民族宗教工作系统必须把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用十六大精神统揽全省民族宗教工作,努力开创福建民族宗教工作的新局面。强调以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导民族宗教工作,要做到“五个必须”:  相似文献   
252.
《福建宗教》2002,(6):7-7
最近,福建省民族宗教厅在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和职工集体收看电视转播和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的基础上,2002年11月19日,又用一天时间,举行机关及下属单位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的党组中心组学习会。与会同志认真隹备,热情发言,畅谈对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的深切感受,紧密联系全省民族宗教工作实际进行讨论发言。会议认为.党的十六大的召开,  相似文献   
253.
普世伦理就是道德的普遍性,它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离开特殊性的普遍性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254.
善恶评价的性质和善恶评价的真理性问题是伦理学研究的难点问题。现代西方伦理学界对此问题也多有探讨。对现代西方善恶评价理论的主要观点的介绍,有助于我们深化善恶评价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55.
对善恶问题体验的尖锐程度就是对恶的体验的尖锐程度,因为善自身不能提供体验的尖锐性。作为关注善的学问的伦理学竟然不能说明自身的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悖论。法律来自于恶,而又揭露和限制恶,却无法战胜它。甚至在揭露恶的时候,其自身又蜕变成了恶,这又是一个悖论。作为正义象征的法律何以会走向恶呢?带着这一系列疑问,我拜读了李建华教授的新《法律伦理学》。  相似文献   
256.
古希腊哲学最早将美德与知识相联系,“真”的达到就是“善”的实现,人的合目的性是建立在其合规律性的基础上的,伦理学从此有了独立存在的根据。近代知识论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将获得知识与获得幸福视为同一,知识(理性)是建立伦理的绝对普遍的坚实基础,人的尊严和主体性成为伦理追求的最大价值。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知识的异化,“知识与人的幸福和命运问题”凸现在当代伦理学面前。为知识找寻一条“应然”的光明之路,不仅是伦理学的理论使命,也是人类自身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257.
张再亮  鲁双喜  黄幸平 《天风》2003,(2):F003-F003
淡香的墨花,跳动的心灵,金陵协和神学院伊甸文学组的几位同学在冬季湿冷的南京依旧充满着朝气和活力,分享他们的真情、直录他们的心语——  相似文献   
258.
近现代著名学者怎样看待宗教与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现代史上一些著名学者对于道德与宗教的关系 ,主要是宗教的道德功能问题做了简要的概述 ,指出了他们的探讨和认识的历史价值及不足之处。对当今人类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道德影响存在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做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59.
王娅 《美与时代》2013,(3):41-41
艺术家展望以《诱惑》为首的前期创作为后来的作品提供了标志性的符号,作品中在对这些符号的概念和意义逐渐推进的同时又做出了新的诠释。由于后面的创作思路的分析有前面作品的分析作为对应和参照,因此,在后期的创作中脉络的结构也就越来越简单、清晰,最终自成一统。  相似文献   
260.
夏新穗 《天风》2008,(5):5-7
十字架本是古代罗马帝国处死犯人的极刑,是羞辱的记号,但却因为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的被钉,成为神救赎的标志.对耶稣基督钉十字架持什么样的态度,是检验一个人信仰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