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中国古代的德治主义有其深刻的文化传统,与西方不同的血缘型社会网络,农耕文明重土地、重经验、重资历、重整体的传统,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结构,对中国古代德治主义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北京市和日本京都市的各一所幼儿园小班幼儿园团体进行了自然观察,利用动物行为这的社会等级距等方法分析幼儿园之间围绕一定资源所发生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幼儿团体中的所有关系是否由它们之间的支配-从属关系或等级制度所规定。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中日幼儿团体的社会等级矩阵的稳固性与直线性都比较低;(2)他们在社会等级矩阵上的等级和由班主任评定的争夺之量分数,领导分数之间都没有显著相关,(3)从幼儿之间  相似文献   
13.
"神道设教"说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道设教”学说滥觞于远古时代,殷周之际人们开始对宗教祭祀的教化功能进行思考,至春秋时代逐渐酝酿成熟,战国时期方提出了“神道设教”这一命题,从而消解了敬天尊祖的传统宗教与自然哲学的紧张。它具有陶冶百姓,凝聚人心,纯洁风俗,稳定秩序,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存在着统治阶层和思想阶层的"大传统"与平民阶层的"小传统"之间的分野,前者宣扬仁爱与礼教,倡导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体系,后者则崇尚情义与平等,信奉以"义"为特色的道德观念,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共同存在于同一社会中并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提示<易经>"三才之道"的意蕴为契入点,通过易儒互动、会通过程的考察,探讨儒家人文哲学的宇宙论根据及其有原创意义的思维模式,又采用中西哲学差异比较的方法,概括出"有机人本"、"宗法群体"、"主观能动"、"道德理性"四项观念,剖析和诠释儒家人文哲学的内容特质和精神价值,进而为合理评价儒家哲学人文资源的现代意义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义王国的理想--柏拉图政治哲学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柏拉图以思辨哲学为主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实践哲学,以正义为核心的政治哲学便是其集中表现。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的城邦国家是以“贤人政制”作为标准模式的。这种政制以理念论为指导思想,以正义为根本原则,以智慧、勇敢、节制为伦理基础,以善为最高目的;实施这种政制的社会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等级分工的社会,通过特制的教育制度培养一批身心健全、德才兼备、有知识有政治智慧的贤能的统治者、“哲学王”,由他们来执掌政权,在统治者集团内部实行财产公有,妇女和子女共有,男女平等,防止统治者腐败变质,以确保这种政制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17.
宗法是家庭结构的基础,也是国家等级制度的核心.这种同质同构的"家""国"关系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有浓浓的家庭伦理色彩,并且深深地根植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作为意识形态与文化形态的设计艺术不仅不会超越社会的核心精神,而且处处成为表现这种社会理念与伦理价值的物质载体.无论建筑、服饰,还是饮食、行旅,无一不深深地烙上宗法礼制的印痕,浸润在无处不有的等第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8.
室内空间与家具形态因不同时代意识形态和审美情趣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面貌,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也体现着儒家的礼制观念对中国传统空间设计和家具形态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成人仪式·伦理·青年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年礼是一种古老的青年教育的方式 ,是人类历史上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从成人礼在不同历史阶段所产生的社会功能中 ,我们可以深刻地揭示青年的本质 ,认识青年教育的一些规律 ,探索青年教育的有效方法。成年礼实际上是把青年看做是文化适应的过程和成人社会伦理规范、价值内化的过程 ,是青年从完全依附的角色向社会承认的成人自律过渡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20.
陈桐生 《现代哲学》2022,(2):117-124
殷商人认为祖宗神对下界子孙兼具赐福、降祸的两面性;西周人由于受到《尚书·金縢》所载周公祷告三王之辞的影响,认为祖宗神对子孙只能赐福而不应该降祸。在春秋民为神主、天远人近的进步思想背景下,孔子对祖宗神现象进行了全新解读:鬼神只是人死之后漂浮的魂气;所谓祖宗神赐福是指孝子通过祭祖修养而达到内孝外顺的道德完备境界;祭祀祖宗神不是为了求福避祸,而是出于孝子的宗法血亲情感,表达孝子报本返始、孝亲尊祖之情;“敬鬼神而远之”是对待祖宗神的明智态度。孔子对祖宗神思想的创新,彻底改变了商周以来祭祀祖宗神的价值取向,使祭祀祖宗神由避祸求福的宗教祈求转换成以孝亲为起点的伦理道德修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