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5477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340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478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332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伊斯兰教在美国传播迅速,统计表明,伊斯兰教是增长最快的宗教,大约有1千万穆斯林。考察其来历,第一位到达美国的穆斯林是在公元10世纪,之后有四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在10世纪早期,据说,许多穆斯林是伴随着1492年哥伦布和其他探险家的探险而来的。  穆斯林第二次涌入美国主要是在1530—1850年间,数以千计的西非奴隶输入。同一时期,一些白人皈依了伊斯兰教,其中知名人士如1893年建立了美国伊斯兰教宣教运动的穆罕默德·亚历山大·韦博(MuhammadAlexanderWebb)。  第三次移民浪潮发生于1875—1960年,主要是中东和南亚国家寻找…  相似文献   
122.
高凌霞 《现代哲学》2005,(4):113-122,128
根据祁尔松(Etienne Gilson)的说法,中世纪哲学,尤其是十三世纪的思想,是基督宗教哲学。本文按其在台湾发展时所袭用的名词,称之为士林哲学。士林哲学之传入中国,虽然早在利玛窦时期(1550—1610)已经开始,但真正成为学术思想之主流之一,是最近五十年来在台湾地区的发展。20世纪初士林哲学初传入台湾时,当时的思想环境,对基督宗教哲学并不十分友善,这种种情况,与中世纪的思想家,面对信仰与神学之挑战相似。当时的思想家,融合各种不同的思想派系,对柏拉图与亚理斯多德的观念,重新诠释与批判,批判与诠释是创新的基础。所以,中世纪可说是哲学的第二春,而中世纪哲学之精华,即全盛期的士林哲学。十四世纪唯名论之后,士林哲学逐步式微,于十九世纪末再兴。本文认为,士林哲学在台湾发展之过程,与其在中世纪之盛行,及十九世纪末之再兴,背景虽异但有不少相似之处,而这些相似之处,正是士林哲学之基本思想与立场。本文对台湾士林哲学之发展,从四方面探讨:(1)回到形上学之根以面对新的挑战;(2)形上学基本立场与概念之说明;(3)反思与批判;(4)未来发展之方向。本文所参考之资料,一是已发表之学术文献;其二是与学者们之正式交谈——如学术演讲、座谈会等,及非正式之谈话、访问等。  相似文献   
123.
倪光道 《天风》2005,(4):18-19
"爱国守法"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首条内容, 基督徒理当努力践行。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基督徒在 社会上,也在宗教活动中,遵纪守法,广行善事,为主 作出了美好的见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 献。然而,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教会里有些弟兄姊妹还 存在"重信仰,轻法律"的观念,这将成为学习贯彻《宗 教事务条例》的一大障碍。所以,我们很有必要认真思 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4.
佛教新闻     
《法音》2001,(3):38-42
中国佛教协会荣获全国同"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  本刊讯 2月26日上午,中央组织部等中央和国家机关7个部、委、办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表彰大会,对全国在同"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110个先进集体和271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其中,中国佛教协会荣获同"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先进集体称号,《佛教"气功"与法轮功》一书作者、《法音》编辑部陈星桥居士荣获同"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先进个人称号。 (明 远)各地佛教徒愤怒声讨"法轮功"祸国殃民  本刊讯 1月23日大年除夕,正当全国人民喜迎新春佳节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5.
论点摘编     
《天风》2009,(2):36-36
<正>爱,可使和谐变为现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教授在《中国民族报》793期《中国基督教"爱的神学"及其社会关怀》一文中认为:"爱"在中国的贡献既是出自基督宗教的思想资源,也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督宗教的"爱人"与儒  相似文献   
126.
以"我—你"关系为基础,布伯建构了他的对话伦理。对话伦理具有"呼唤"和"回应"的关系结构,它要求人敞开自身,经由对生命中所遭遇的他者的"呼唤"之"回应"来实现对他者的责任。布伯强调上帝在对话伦理情境中的在场,由此,对他者回应的对话伦理同时也是对上帝负责的宗教伦理。对话伦理将对他者的关怀与责任和对上帝的追求结合在一起,使得人们在凡俗中发现神圣,在当下遭遇永恒,在对有限他者的责任中实现对上帝的绝对责任。  相似文献   
127.
金秋 《美与时代》2014,(3):131-132
宗教与艺术是一个相互不可分离的混合体。宗教艺术的特点使这一类艺术不但具备宗教文化的内涵,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赋予浓郁色彩的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部分人认为原始人对宗教的信仰与崇拜,是原始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8.
王玉恒 《现代哲学》2001,(3):120-128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了普遍伦理问题。1993年,世界宗教会议通过了《世界宗教议会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该宣言称:“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共识。”宣言的起草人、当代普遍伦理的主要倡导者之一的德国神学家孔汉思认为,这样一种在“伦理方面的基本共识”,是“一种最低限度的共同的价值、标准和态度”。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了研究“普遍伦理计划”,并在法国和意大利召开会议组织多学科学  相似文献   
129.
《福建宗教》2001,(1):4-4
2月2日下午.省委副书记赵学敏、省政府副省长汪毅夫遵照宋德福书记、习近平省长的指示,带领省委办公厅和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到省民宗厅开展专题调研,传达、学习1月8日中办文件和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有关通知精神,重温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陈云同志的信及中发[1991]6号文件,听取了省民宗厅党组关于当前我省宗教工作领域现状、  相似文献   
130.
真禅 《佛教文化》1991,(3):32-34
佛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它为人们指示了解脱生死的涅槃大道,而且还教导人们要以出世精神作入世的事业,广作福利,以嘉惠群生。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佛教徒实践佛陀遗教,倡导“利生为事业,弘法为家务,形成中国佛教济贫救苦、广作饶益的优良传统。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发扬佛教这一优良传统,对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解决佛教与社会主义相协调这一时代课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