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82篇
  150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嫉妒与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晓钧 《心理学报》2002,34(2):66-73
旨在考察嫉妒与人格维度及人格因素的关系 ,通过对 2 31名被试者施测Bringle自我报告嫉妒量表 ,Hup ka爱情嫉妒量表 ,White习惯及关系嫉妒量表 ,Buunk嫉妒量表和大 5人格量表 (NEO -PI-R) ,对施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 ,发现在大 5人格量表中所包含的神经质 ,外向性 ,开放性 ,顺同性和严谨性 5种人格维度中 ,只有神经质维度与嫉妒呈现一致性密切关系 ;外向性维度与嫉妒的一致性关系尚不明确 ;开放性维度、顺同性维度和严谨性维度与嫉妒关系并不密切。在 30种人格因素中 ,除焦虑、自我意识、正性情绪和信任 4种人格因素与嫉妒呈现一致性密切关系外 ,其他人格因素与嫉妒的关系不明显甚至无关。研究结果表明 :在 5种人格维度中 ,神经质人格维度在嫉妒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要影响作用 ;在 30种人格因素中 ,焦虑、自我意识、正性情绪和信任 4种人格因素是影响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12.
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与中国人的人格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旨在通过对中西方人格结构的比较和分析揭示文化与人格结构的关系,并探寻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文化意义。根据词汇学假设进行的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格结构的形成是建立在对行为归类的基础之上的,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中西方对行为归类的差别。中国文化比较强调整体性、联系性以及评价性是造成中国人与西方人行为归类差异的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中西方文化中对人性看法的差异。中国人人格量表有着比较理想的预测效度,而且与西方大五人格量表相比更高的预测效度,这些均表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合理性。文中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813.
人格心理学的未来:等待“大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当前人格心理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从中发现其发展趋势是需要“大一”———一个大理论来指导人格研究,然后以“大五”模型和“认知-情感系统理论”为例深入分析了“大一”的可取性、可能性和可行性。最后对人格心理学的未来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814.
同一社会的法律法规整体中,不同性质的法对行为违法性的评价始终是一致的。《民法典》的问世,将人格权独立成编。人格权的独立成编不仅彰显了国家对公民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法律保护,亦体现了法律对现代医学科学时代人格权新型权利内容的特别维护。刑法应当积极回应非法人体试验这一社会现实,准确把握刑事法律的国际趋势,科学构建刑法体系,完善人体试验法律秩序,保护受试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医学研究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15.
现代的初中生,既要体魄健康,又要精神健全。保持身体健康要注意生理卫生,保持精神健康要注意心理卫生。但是,他们的心理障碍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如有的学生,他们的处境是“可怕的”、“充满必须和不允许的”,生活是“忧心忡忡”、“烦躁抑郁的”、“单调  相似文献   
816.
心皓 《法音》2007,(5):15-27
佛教的学修次第不出戒定慧、闻思修和信解行证,僧人通过修行来改造自己的凡性,完善自我到成佛,“始从凡夫,终至极圣”。“极圣”就是佛,佛是天台智者一生极力鼓励、教化众生去追寻成就的人格模式。禅观实践,是培养完美人格、僧格的最好方法,它是由于内发的自觉,而达到人格升华的目的。这种内发的自觉正如定共戒、道共戒[1]的获得一样,无需教条律制来施予任何压力限制,自觉地达到僧团自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17.
应用项目反应理论对《中国士兵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项目反应理论(IRT)对《中国士兵人格问卷》进行项目分析。计算机呈现中国士兵人格问卷(CSPQ)对100,523名适龄男性青年进行测验,随机抽取2676名任一维度标准分均低于70的定为合格组;将任一维度大于70分并经专业人员访谈不合格的274名定为不合格组;从精神病院抽取男性年龄相当的221名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定为精神病组,并完成CSPQ测验。运用基于IRT的双参数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区分度参数超过区间(0.30,4.00)的条目删除前后,被试的能力值与标准分均存在显著相关;精神病组的测验分数经IRT分析,图形曲线与不合格组有高度吻合。研究结果说明,在测验精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应用IRT可以减少施测条目,提高测验效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更精确地区分被试的特质水平  相似文献   
818.
论儒家的自强人格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心理学角度看,儒学主要体现了一种自强的人格心理学思想。仁爱人格、弘毅人格和革新人格是儒家自强人格的主要内容,其终极目标则是养成健全人格。儒家的自强人格既具有个人取向,也具有社会取向。它以个人取向为基础和出发点,以社会取向为最终目标,从个人取向逐渐扩展至社会取向。实践学习、克服偏私、正确处理理情关系和人际关系是培养儒家自强人格的4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19.
中国人的人格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系统总结了中国人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首先,对心理健康的含义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心理健康由心身症状的缺失、行为抑制的降低、自我和谐水平的提高以及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等4个不同的水平构成,并对人格与心理健康的4个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特别分析了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方程模型,以及不同人格维度对心理健康的促进、抑制、及促进-抑制作用。文中还提出了建立中国人的人格耐受性模型的设想,并对将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20.
邝磊  郑雯雯  林崇德  杨萌  刘力 《心理学报》2011,43(9):1063-1074
通过对513名大学三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 本研究探讨了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经济信心对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 以及内外控制点和主动性人格对此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经济发展的信心能预测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内外控制点和主动性人格在此关系中, 分别都起到了调节的作用; 当两者进入同一个调节模型时, 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掩盖了内外控制点的作用。这一调节模型丰富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理论, 对高校职业生涯辅导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