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8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调查了拓广等级展开模型(GGUM)对EPQ反应数据的拟合情况。结果发现:(1)E量表最符合GGUM单维性的假设,即得到2个线性主成分,项目在这2个主成分上的负荷略微呈现一个半圆形的模式;(2)约束GGUM的阈限参数在项目间相等而得到的模型A在对EPQ的数据进行分析时是最简洁而有效的:(3)模型A和2PLM相比,前者在E和P上的拟合显著优于后者,在N上,两个模型提供了相似的拟合度。结果表明展开模型比优势模型更适合用于分析EPQ的数据。  相似文献   
942.
自我决定理论:一个积极的人格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决定理论是有关人格和动机的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的动机是一个在自主性或自我决定维度上的连续体,三种基本需要和个人的因果定向影响外在动机的内化和自主性动机的形成,人格整合和成长的过程,就是自我决定的过程。自我决定理论在教育、医疗、体育和组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后,文章回顾了自我决定理论在中国的研究情况,并对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943.
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与中国人的人格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旨在通过对中西方人格结构的比较和分析揭示文化与人格结构的关系,并探寻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文化意义。根据词汇学假设进行的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格结构的形成是建立在对行为归类的基础之上的,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中西方对行为归类的差别。中国文化比较强调整体性、联系性以及评价性是造成中国人与西方人行为归类差异的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中西方文化中对人性看法的差异。中国人人格量表有着比较理想的预测效度,而且与西方大五人格量表相比更高的预测效度,这些均表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合理性。文中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944.
论儒家的自强人格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心理学角度看,儒学主要体现了一种自强的人格心理学思想。仁爱人格、弘毅人格和革新人格是儒家自强人格的主要内容,其终极目标则是养成健全人格。儒家的自强人格既具有个人取向,也具有社会取向。它以个人取向为基础和出发点,以社会取向为最终目标,从个人取向逐渐扩展至社会取向。实践学习、克服偏私、正确处理理情关系和人际关系是培养儒家自强人格的4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45.
中国人的人格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系统总结了中国人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首先,对心理健康的含义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心理健康由心身症状的缺失、行为抑制的降低、自我和谐水平的提高以及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等4个不同的水平构成,并对人格与心理健康的4个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特别分析了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方程模型,以及不同人格维度对心理健康的促进、抑制、及促进-抑制作用。文中还提出了建立中国人的人格耐受性模型的设想,并对将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46.
曾秀芹  卞冉  车宏生 《心理科学》2007,30(5):1165-1168,1160
本研究采用共同方法偏差控制法研究在应聘情境下,社会称许性(SD)因素是否存在于16PF测验的二级因素结构中,对人格测量产生影响,并探索SD对15个分量表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应聘情境下,16PF的二级因素结构中存在SD因素,SD普遍对13个分量表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分量表C、Q4和G受到的影响较大,分量表A、E、F、M、NI、、Q1和Q2受到的影响较小。本研究为探索如何矫正SD对16PF人格测量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7.
从孟子的“四维”人格理论出发,分析贫困生人格的负性特征,探寻人格建构途径,试图为贫困生的人格培植与修复提供一条内在心性路向的人格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948.
依恋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端和组成部分。依恋对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早期安全的依恋关系不仅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化的顺利进行,而且直接影响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完善。探讨亲子依恋质量的影响因素,一直是依恋研究的核心之一。结合已有研究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影响亲子依恋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抚养者的抚养质量、人格特点、婚恋依恋风格,儿童的自身特征,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建立安全型亲子依恋的生活启示。  相似文献   
949.
儒家的人格结构及心理学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儒学的核心是"成人"。"成人"的构成的因素和结构如何?这是理解儒家学理、中国人精神面貌的重要方面。文章从儒家典籍入手,归纳出其人格结构因素为"仁"、"礼"、"知"三因素。"仁"、"礼"、"知"体现出"德"属性,互动决定了儒家人格结构的"仁道"终极目标和"知命"社会功能——"命"可行时,外在事功,实现"外王";"命"不可行时,内在超越,完善心灵。"仁"、"礼"、"知"的充分发展并"知命",即为圣人、君子;不完全发展,即为民;缺乏则为小人。文章进而尝试从儒家的人格结构拓展出现代心理学意义的人格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950.
运用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量表(MCSD)和儿童社会期望量表(CSD),采用3×3设计,测查了高、中、低三类赞许动机水平的246名初中生在高、中、低三种不同赞许情境下完成诚实性测验的差异,以考察社会赞许性反应。结果显示低赞许动机被试比高赞许动机被试整体上更诚实,他们在三种情境下的诚实性行为差异不显著;高赞许动机水平被试在三种赞许情境下诚实性行为差异显著。说明前者更多依从自己内部判断,后者更多依从外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