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四字师     
宋代名相吕蒙正,生于河南,考取状元后,布衣还乡,途中去一座名刹求签问卜前程。所求的签上写道:“头戴烂笠,壁上乘马,山芋生芽,破网打鱼。”他向一位年轻僧人询问签上的寓意,和尚见是一介书生便说:“头戴烂笠难遮羞,壁上乘马会落地(第),山芋生芽要断头,破网打鱼白受累。”当知道是新科状元后,又改  相似文献   
382.
北宋易学史上,司马光、王安石皆以扬雄之学为切入点,因<太玄经>而准<周易>,反映了儒学复兴进程中,中国学术转向"内在"的总需求.但是,二人尊扬之造次深浅、易学旨趣之远近,各有差异:温公治学,行贵于知,经由"<周易>-<太玄经>-<太玄注>"的思路,"心学"未见规模而"笔学"已成,"天人之论"未通而<资治通鉴>已大行于世,结果让易学做成了"涑水史学"的注脚.相反,"王学"建构,先知后行,力主回归原儒"乐天知命"、"天人合一"的易学精神,并经由"<周易>-<太玄经>-<孟子>"这一逻辑,贯通"五经"、"四书",为脱离佛道、重建心性道德之学,寻出了"内在性"的支撑.  相似文献   
383.
易学是成玄英<庄子疏>诠解<庄子>的重要文化因子.他不仅援引<易>文,而且熟悉汉易与王弼易.基于道教重玄学的宗教立场,他还对八卦方位进行了暗用.发掘<庄子疏>的易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84.
花鸟画是秦晋时期出现的一门绘画科目,经过唐代发展后于宋代逐渐成熟,并成为一种艺术创作潮流。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画中历史较为悠久且辉煌的一类绘画,其经过长期发展以及各类大师的绘制,已经成为一类具有极强独特性的画作样式,并被赋予独特的精神面貌。花鸟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类型,在宋代时走向成熟。宋代的画作技巧较为领先,后人学工笔花鸟者无不将宋代工笔花鸟画作为入门的临摹对象。通过分析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介绍其技法与表现形式,以总结其临摹技法。  相似文献   
385.
回顾20世纪的易学研究,其中有两件最重要的"大事":一是在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下,学者们用新的研究视野和历史观念对易学展开了全新的研究,在《周易》经传研究、易学史研究、象数与义理研究上都取得了巨大突破;二是一些极具研究价值的易学考古文献的发现,展现了早期易学的丰富面貌,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考量一些历史成说,这在今后的易学研究中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今天的易学研究只有"面向易学作为经学的事实本身",才能使源远流长的易学文化得到真正的继承与发扬,更好地应对时代和未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386.
387.
本文考证于阗僧人法藏入宋,应是使臣身份。于阗的战乱及亡国,促成法藏留居兖州。兴隆塔地宫出土的金棺纹样,包含了诸多于阗因素,是宋代佛教考古的重大发现。兴隆塔是中原人民与新疆人民友好交往的纪念碑式建筑。  相似文献   
388.
屈烁 《美与时代》2023,(3):57-59
西方表现主义画派与我国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诞生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在艺术主张上存在极多共同点,但是也存在许多差异。追根溯源可以发现,两种绘画表现形式同样回归于现实,并没有完全依靠想象进行创作,在情感表达上比较含蓄,主题的确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从共同点与差异两方面入手,对表现主义画派与我国宋代文人画的客观图式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89.
陶磊 《周易研究》2004,(4):66-70
孔子老而好易,思想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子思受孔子晚年之教,他的思想中也有受易学影响的痕迹.郭店楚基竹简中的儒家著作,学界一般认为是子思学派的著作,这批竹简中也有深受易学影响的痕迹.从这些事实来看,<史记>所载孔子与<易>关系的事迹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390.
本文围绕的焦点问题是:在由西方文明所主导的现代,中华文明如何应对其理性与信仰二元化的影响?是在科技层面"师夷长技"的同时,必然移植其信仰体系以构成二元化的张力?还是有可能找回传统文明中理性与信仰相互生成的机制,从而推动中华文明的"旧邦新命"?从易学的五个历史阶段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