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经世思潮在晚清兴起的积极意义自不待言 ,但不能爱屋及乌 ,忽视其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张之洞从“经世致用”到“中体西用”文化观的发展变化后认为 ,经世思想具有双重性 ,既蕴含着走向近代化的可能 ,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又承纳着卫护封建道统的本然 ,严守“中学为体” ,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障碍  相似文献   
62.
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宗教学研究教授罗尼·泰勒在其《儒家思想的宗教向度》(TheReligiousDimensionsofConfucianism)一书中对儒学宗教性的独到见解 ,并对其研究工作的特点加以总结和比较 ,希望对“儒学是否是宗教”的问题的讨论有所帮助。泰勒坚持认为宗教始终是儒学传统中的中心特点 ,分析了有关圣人之道与天之道的多重向度 ,例如使用经典文本和静坐修行的形式来发掘其宗教上的意义。而在这种在“天”与“人”的相互关系中 ,朝向精神的最高境界进行的基础性的超越和转化正是对儒学宗教性的一种揭示。  相似文献   
63.
2010年11月22日至23日,"首届圆悟克勤暨‘禅茶一味’国际研讨会"在成都昭觉寺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美国、日本、韩国佛教界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参会学者有杨曾文、兰吉富、龙晦、祁和晖、陈兵、龙显昭、麻天祥、冯学成、王荣国、王仲尧、谢元鲁、徐湘霖、金易明、段玉明、刘学文、黄  相似文献   
64.
2011年3月24-25日,由峨眉山佛教协会主办,在峨眉山大佛禅院"峨眉讲堂"隆重举行"历代祖师与峨眉山佛教"学术研讨会。来自台湾、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河北、四川等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佛学机构的高僧大德与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普贤精神、峨眉  相似文献   
65.
宋代封神活动之盛是地方社会及其信仰文化兴起的结果,与统治者的支持也分不开。封神是统治者神道设教的产物。封神以祈、报为双重目的,既把它看成是对神祇灵应的回报,又将之视为获取更多感应的一种激励性手段。封神要履行一套极为复杂和繁琐的审批手续,体现了统治者对灵应事件的重视和高度谨慎。宋代封神既有祀典内神,也有大量的非祀典之神。它是宋代官方确定正祀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6.
宋僧的辞赋别有风味,他们关注身边的细微事物,将微妙的佛学情感融于其中:咏物言志、高倡佛法、化用公案。他们从儒道中汲取养料,表现出包容博大的胸怀,是文坛上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67.
圣保禄在《迦拉达书》5:22告诉我们圣神的效果却是:仁爱、喜乐、平安、忍耐、良善、温和、忠信、柔和、节制。仁爱儒家最喜欢讲仁、义、礼、智、信。而仁则排在第一。保罗亦将仁爱放在首位。孔学即是仁学。仁爱乃是所有爱德的大本大源。孔子的一贯道即仁。仁就是对他人的爱。孔子认为,人生在世,  相似文献   
68.
道教的平民化迟于佛教平民化,两宋之际才出现,尽管新道教的产生与内丹思想兴起有关,但是内丹思想不是产生平民化新道教的必然原因,因为信奉内丹者不乏上层社会人士。道教的平民化是社会的需要,吕洞宾成为道教的著名神仙是民间不断神化的结果,正是民间的推动,王重阳在钟吕内丹思想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领袖,建立平民化的全真教。  相似文献   
69.
人们常以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文化专制,认定“天不变道亦不变”为形而上学,是为腐朽的反动统治阶级服务的。这种断章取义的评论,对董仲舒是不公正的。本文认为董仲舒具有齐学风气。他的大一统思想明显受齐国特有的黄老之学的影响,他吸收道法阴阳名等思想,对先秦儒学加工改造,创造了一个新的儒学体系,奠定了长期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0.
许孚远是明代哲学家.其学说"以克己为要",突出了工夫的重要性.在心、性关系上,许孚远虽未一概反对"心即性"说,但他更倾向于将心、性确立为"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或者说,心与性不离不杂.在人性善恶问题上,他对王门"无善无恶"之说较为不满,故作<九谛>以批驳大力宣讲此说的王门后学周汝登.本文认为,从师承关系上来看,许孚远可称为湛门后学(湛若水二传弟子);从其哲学思想的大端来看,我们也可以将许孚远定位为一个王学修正者,他的"克己"说、心性之辨及其与周汝登关于"无善无恶"问题的辩论,都可以看作是对王阳明及其后学弊病的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