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西安八仙宫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关长乐坊,始建于宋代。1983年,西安八仙宫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2010年12月29日,在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  相似文献   
512.
关于儒学传承,主要有"说经之儒"和"著述之儒"之分,这两者形成了我们传统的经学研究范围。这种认识,忽略了一类以"序次"为主,对早期儒家学术进行整理传承的"记纂之儒"。记纂之儒不对经典本身进行传注阐发,也谈不上在著述上有新义创作,而是通过整理、序次儒家文献以发挥知识传承的稳定性,继而成为一个时代共有的修养。这就涉及到儒学传承体系中的杂记类文献。杂记文献的功能在于,它作为一种公共知识具备文化构建力,与当时各种文体和文献的生成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13.
国际儒学论坛.2010:儒家思想与社会治理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2月4-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国际儒学论坛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与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相似文献   
514.
北宋名臣张咏(946-1015,字复之,号乖崖)以长于治郡、能独当一面而称颂于时人,他治乱断狱的事迹也广泛见之于各种典籍,成为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北宋文士。张咏谥号"忠定",①可以说精当地概括了他一生的行事为人和事业功绩。张咏  相似文献   
515.
516.
王锐 《哲学研究》2022,(3):63-73
在近代儒学阐释史上,蒙文通的学术遗产十分值得重视。他从“儒史相资”的方法论出发,在尊重基本历史演进脉络的基础上,重新阐发中国史学的经世传统,使儒家思想能够通过历史著作呈现出来,成为评判不同历史时期之优劣的重要标准,彰显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道义性。在此基础上,他根据儒家学说诞生的历史背景,挖掘以汉代今文经学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之中的批判性格,将其视为形塑中国古典政治传统的重要根基,从而阐释了一种并未自外于20世纪具有普遍性特征的政治运动的革命儒学。蒙文通的这些观点,对于思考现代中国儒学话语的重构极具启发性。  相似文献   
517.
古典儒学以“德治”为政治行为的最高原则与最终目的 ,期望通过由内而外的道德转化 ,将这个世界变为道德世界。先秦儒家致力于政治的道德化 ,以达到“内圣外王”的理想状态 ;但是 ,历史的事实却是儒家道德的政治化。道德与政治的不分 ,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张力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有景观 ,而儒家德治思想的历史境遇 ,却值得面临着现代化的今人深省。  相似文献   
518.
李伟 《孔子研究》2023,(5):68-74+158
“文”“儒”会通的文化基础在于对“人”的价值肯定与“人本”精神,这不仅是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实质,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价值底蕴。因此,其必然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基础。强调“文”“儒”会通,一方面可以促使我国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更加贴近“人民性”与“时代性”,进一步指明文艺创作的价值方向;另一方面则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开辟更为深广的实践道路,从文化传承、创作精神与人本价值等方面,真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参与到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与时代实践中。更为关键的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时代性”,坚持“人本”精神的“人民性”,贯穿文艺创作研究实践中的“创新性”,将这三者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更加高远的时代精神推动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519.
宋代画院推动了宋代绘画的蓬勃发展,其教育理念对当代高校通识美术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阐释宋代画院发展的原因和背景,分析宋代画院教育与当下教育的相似点,结合当今高校通识美术教育存在的考核制度过于简单、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弊端,探讨宋代画院课程设置对当代通识美术教育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20.
本刊稿约     
<正>一、《孔子研究》是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园地公开,凡有关孔子、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研究之作及学术动态和书评,均所欢迎。二、本刊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来稿请用另页纸附作者简介(真实姓名、出生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