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3824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佛教文献作为人类较早的一种文化形态和知识形式,保留了不同民族与国家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就佛教所影响到的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而言,三种佛教文献为丝绸之路城市研究提供了不同的有价值的信息。关于佛教教义的《大日经》类经典文献蕴含着佛教,特别是密宗的宇宙世界观和城市理念,对分析受密宗影响地区的城市规划、寺院布局及佛塔造型很有助益;佛教史地文献《洛阳伽蓝记》为研究佛教城市生活提供了生动而具体的样板,还为进一步分析佛教兴衰与城市兴衰的关系给以启发;《大唐西域记》等游记传记类佛教文献则为我们研究丝绸之路城市史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据此还可发现一些古代城市遗址。  相似文献   
162.
释道慈 《法音》2022,(1):7-8
2021年12月3日至4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宗教工作的成绩经验,深入分析了宗教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明确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是指导新时代宗教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163.
释如瑞 《法音》2022,(1):9-10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全面总结了宗教工作的成绩经验,深入分析宗教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明确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做好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164.
日本近代哲学家西田几多郎认为西方哲学是一种对象化的逻辑,然而实在并非独立于意识之外的认识对象,而是知情意合一的意识的统一状态,这种主客合一的直觉主义就是东洋文化的本质。西田在《善的研究》中提出了纯粹经验的概念,试图给贯穿于老庄思想、儒学以及大乘佛教根底里的东方式直觉体悟加以哲学化的阐释,并以此与以逻辑学为基础的西方文化相抗衡。同时西田从一即多这一关于实在的分化发展逻辑出发,将作为有形文化的西方哲学与作为无形文化的东方哲学理解为一个普遍逻辑的两种形态,二者的融合可以形成一个更大的世界性文化。  相似文献   
165.
徐怀静 《法音》2021,(1):71-76
在卷帙浩繁的汉语佛教典籍中,《心经》被称为佛经之心,是最为著名的传世佛典之一。在诸多汉译本中,玄奘所译《心经》流通最广。随着佛教的海外传播,《心经》被译成多种语言,其中影响最大者,当推爱德华·孔兹版的英译《心经》。关于译者的地位和作用,余光中曾经写道:译者与伟大的心灵为伍,见贤思齐,当其意会笔到,每能超凡入圣,成为神之巫师,天才之代言人。此乃寂寞之译者独享之特权。[1]因为卓越的译者能将佛经翻译为各种语言,起源于印度半岛的佛教,才能在全世界拥有今天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6.
《中国宗教》2021,(3):44-45
广东省佛教协会发挥广东在对外交往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互学互鉴。五年来,广东佛教界与东亚、东南亚、欧美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交流日趋密切,与当地佛教界、学界、政界乃至国家(地区)高层领导进行对话,通过讲好中国佛教对外交流故事,培育知华、友华力量,拓宽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67.
浙江新昌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它同时诞生、至今遗迹尚存的千佛岩造像为中国南北朝时期江南重要龛像遗迹,是中国早期石窟像在南方仅存的遗迹、江南早期巨型石窟造像的代表作,历史文物价值可与闻名中外的敦煌、云冈、龙门石窟造像媲美。是佛教中国化尚存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存,也是新昌佛教中国化发祥地的实物证据。其工程浩大,工艺精湛,震惊当世。南朝时期文学评论家刘勰撰写的《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记》称其为不世之宝,无等之业。僧祐造像、刘勰撰碑,至今成为新昌大佛寺双璧。  相似文献   
168.
马克斯·韦伯的佛教伦理观是其宗教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从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论题的一个反证。它指出了佛教伦理出世品格的一面及其印度文化根源,但与佛教的思想和现实并不完全相符,且隐含着韦伯推崇新教伦理的价值偏向。韦伯论题遭遇来自理论和实践的困境,是否意味着可从佛教中发掘某些缓解“现代化”危机的精神资源呢?  相似文献   
169.
心皓 《法音》2003,(5):40-41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有着庞大的僧团组织,为了修行自律和传教度人,佛陀根据当时的环境和修行的需要,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戒律和生活制度。佛教僧团在饮食方面,基本上沿袭了当时印度出家隐修者的习惯,实行托钵乞食制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为适应民俗风情,中国僧人食物的来源、饮食形式与内容,就形成了另一番风貌。寺院除严格素食外,还根据有关戒律制定了相应的用斋过堂仪轨,这已成为汉传佛教的一大特色。“过堂”,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早、午斋两次过堂,是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便,在僧伽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日早晨和午前,当云…  相似文献   
170.
能超 《中国宗教》2017,(8):56-57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发展的高新科技越来越广泛运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整个世界因此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佛教作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纽带,面对新形势,如何以政策方针为指导,以高新技术为手段,以寺院为窗口,发挥独特优势,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是中国佛教当下亟待研究和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