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杨泽垠  孙龙 《心理科学》2023,46(1):189-195
结合反应时方法和多维度驾驶风格量表,以140名公交驾驶员为研究对象,采用2(危险类型:隐藏危险、明显危险)×2(驾驶员分组:有无交通违规/事故记录)的混合实验设计考察危险类型对危险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驾驶员对明显危险的反应时比隐藏危险短,无交通违规/事故记录驾驶员对明显和隐藏危险的反应时均比有交通违规/事故记录驾驶员短。控制驾驶风格后,危险类型主效应不再显著。结果表明,公交驾驶员危险知觉的特点随着危险类型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262.
袁潇  李永娟 《心理科学》2015,(2):388-393
反事实思维是对过去发生事情进行否定而产生的假设性思维表征,对行为改变和绩效改善有显著影响。因此,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策略,反事实思维常常被用于行为干预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反事实启动/经验启动)被试间实验设计,以4种常见的行人不安全行为为实验材料,运用顺序启动范式的语义启动分别激活自变量的两个水平,将遵守交通规则行为意向的评分和反应时双变量作为因变量指标,探索反事实思维对行人安全行为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与基线水平和经验启动相比,反事实启动诱导产生的行人交通安全行为意向更加积极,并且产生的自动化水平更高。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对安全管理实践的启发。  相似文献   
263.
谢牧 《天风》2016,(9):58-58
据7月29日《现代快报》报道:南京一名幼儿园老师无证驾驶且超速被交警查到,她一开始不断撒娇,希望交警能够放她一马。遭到交警严词拒绝后,该女子竟声称如果非要罚她,她就要嫁给这位交警,赖上交警一辈子,这让交警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264.
李涛  李永红  宋慧  高冉  冯菲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9):2067-2077
安全行为是个体用于预防或者减轻恐惧后果的行为, 它被认为是焦虑障碍维持的重要机制之一, 也会对焦虑的暴露治疗产生干扰。安全行为与焦虑水平、焦虑相关的认知偏差存在联系, 错误归因假说、注意资源偏离假说和行为信息假说对这种联系做出了解释。此外, 安全行为的使用会削弱焦虑暴露治疗的效果、提高暴露的接受性。未来研究应对安全行为做出更清晰的界定和准确的测量, 进一步改进研究设计, 借鉴第三代行为治疗的理论解释安全行为与焦虑的关系; 同时还需要考察安全行为的双重作用, 开发聚焦于安全行为的治疗方案并评估其效果。  相似文献   
265.
骨折术后运动康复安全评定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科学以运动系统疾病为对象,功能康复是骨科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骨科治疗与康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但骨科治疗与康复往往未能很好地结合,探索将两个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安全运动康复评定的几点体会,制定出合理的运动处方,为较大限度地提高骨折疾病的功能疗效。  相似文献   
266.
危重患者的转运分为院内转运及院间转运,院内转运由医院内的医务人员来完成。危重患者的转运存在风险有可能增加病死率与伤残率。本文对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转运前风险评估、转运前准备、转运中监护和生命支持、特殊情况转运和转运后交接方面做一综述,目的是降低危重患者的转运风险、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267.
汽车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攻击性驾驶行为影响着交通运输的安全。本文简要叙述了攻击性驾驶行为操作性定义的有关研究 ,以及导致该行为的年龄、性别、人格特质、情绪等个人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68.
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指以增加其他个体的福利为最终目标的行为, 它既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共情(Empathy)指个体感知或想象他人的情感, 并部分体验到他人感受的心理过程, 是利他行为的内在动机。已有研究证明, 安全依恋风格和安全依恋启动对个体共情和利他行为有积极影响。根据依恋理论和相关文献可以推测, 情绪调节和认知图式可能是安全依恋影响个体共情和利他行为的两种心理机制。未来可以探讨利他行为实施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远近及双方依恋风格匹配程度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验证安全依恋影响共情和利他行为的心理机制, 探讨利他行为对安全依恋的反向促进作用以及开发通过安全依恋培养个体共情能力和利他行为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269.
当下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中新兴技术的迭代所形成的对人类道德秩序的搅动使实验伦理学的研究方法受到了新的挑战。实验伦理学需要依赖新技术路径应对其他新兴技术所产生的道德难题,如利用大数据、虚拟现实研究人工智能的道德决策。但实验伦理学的新技术路径自身又会负载实验方法的科研伦理困境。因此,新兴技术既产生了新的道德难题,也推动了实验伦理学研究框架的变革,二者之间可能的协同演化关系是:新兴技术依靠实验伦理学获得道德合法性,实验伦理学则借助新兴技术扩展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270.
《学海》2019,(5)
环境、气候风险对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但绿色金融的发展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与生态系统的日益恶化,在厘清环境风险对经济金融系统产生冲击的传染路径及绿色金融驱动防控环境风险的作用逻辑的基础上,为从源头防范与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源的产生与发展,更好地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实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目标,本文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构建,如何发展绿色金融以助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