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为了探索亲子关系在经济压力影响下的差异以及亲子关系对贫困大学生内隐与外显自尊的影响,本研究抽取67名贫困大学生和65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贫困大学生对父母持积极的内隐态度和显著的高内隐自尊;(2)非贫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比贫困大学生的更积极,但贫困大学生比非贫困大学生对父母的内隐态度更积极;(3)贫困大学生父母的积极教养方式对外显、内隐自尊以及自尊的分离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非贫困大学生的内隐父母态度对三个因变量预测作用较好。因此,亲子关系中相对薄弱的方面对自尊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2.
杨青松  钟毅平 《心理科学》2011,34(5):1157-1162
矛盾态度已发展为态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方面,在理论和实证研究都取得重要进展,但是对矛盾态度心理机制的探究还处于滞后的态势。本研究试图对矛盾态度心理机制研究做一个较系统的梳理,引入对象与评价的联结模型、态度元认知模型、重复加工模型和表征分布式联结主义模型等四种态度理论模型有关解析,并结合相关实证研究予以阐述和评价。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应加强矛盾态度研究的元分析、各研究之间的沟通和整合、实证研究范畴的拓展、新技术的引入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3.
社会认知涉及对社会环境信息进行加工。偏见从其属性上看是一种态度系统。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和加工产物产生不同的态度。因此对认知加工过程进行研究能揭示出偏见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本文将介绍近五年来西方学者的在此方面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涉及:归类加工、编码加工、刻板印象以及面孔识别。并对下一步的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74.
大学生网络和当面咨询态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大学生对网络和当面咨询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不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603名大学生进行网络和当面咨询态度调查。结果表明从目前看当面咨询态度比网络咨询态度积极,但是网络咨询态度的两个维度均在中性评价之上,且接受心理帮助污名、交流恐惧度和自我隐蔽等三个求助态度的负面影响因素,对当面咨询态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网络咨询态度没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网络咨询可以减弱学生求助态度负面因素的影响,弥补当面咨询的不足,增进学生的求助行为。  相似文献   
75.
骨科学以运动系统疾病为对象,功能康复是骨科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骨科治疗与康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但骨科治疗与康复往往未能很好地结合,探索将两个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安全运动康复评定的几点体会,制定出合理的运动处方,为较大限度地提高骨折疾病的功能疗效.  相似文献   
76.
该研究探讨了我国矿工群体不安全心理的状况和表现,编订与矿工职业特点相适应的不安全心理测量工具.方法:从矿工不安全心理主题入手,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访谈和开放式问卷所获资料,并对2033名矿工进行施测,对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问卷.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矿工不安全心理包括安全无奈感、逆反心理、麻痹心理、临时心理四个方面;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构想模型拟合较好,问卷的信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结论:矿工不安全心理问卷可以作为研究我国矿工不安全心理的一个有效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77.
伦理病灶的癌变:“贱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道德哲学与精神哲学角度考察马家爵事件以来的校园恶性事件,可以看出,它们既是社会事件,更是精神事件,其根源是伦理病灶的癌变,解释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性概念是"贱民"."贱民"哲学地内在于"伦理世界-生活世界-道德世界"的精神发展过程中,其癌变的精神哲学轨迹是:卑贱意识-贫民-贱民-暴民.由"卑贱意识"到"贱民"的异化,是伦理及其精神链断裂的结果;由"贱民"到"暴民"的恶变,是"伦理出局"的结果.必须在消灭极端贫困的基础上,透过"伦理安全"体系的建构和"精神援助"的实施,从根本上消除产生"贱民"以及由"贱民"向"暴民"恶变的精神土壤.  相似文献   
78.
张曦 《世界哲学》2010,(2):124-134
规范理由与激发理由之间的张力,在现代道德理论的外在"立法"模式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出。不论是第三人称观点的后果主义还是对道义论的某种理解,都不可逃避地存在着这方面的缺陷。达沃尔在他对"第二人称观点"的阐发中,试图调和"费希特观点"、"普芬道夫观点"和"斯特劳森观点",对"规范性的源泉何在"以及"何以理解道德规范的客观性"这两个问题作出回答,从而为理解规范理由与激发理由之间的连接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79.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儿童的生态道德教育不理想,效果不明显。我国儿童的生态道德认知、生态道德情感和态度、生态道德行为还未体现出知-情-意-行的规律,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道德认知和内心情感经常发生冲突和碰撞,行为还没有达到自觉和自律,环境义务感缺乏,环境责任感有待加强和提高。就其原因主要是儿童道德认知特点、年龄、经验等因素的制约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环境因素的不足。因此,需要学校、家长、社会通力合作,进行"三位一体"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80.
基于整体-交互作用模型,选取北京市某高校所有大一学生2511名为被试开展问卷调查,考察了大学生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的特点及其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并就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与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与态度对网络成瘾的交互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1)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更高,所感知到的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更多,同伴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更积极;(2)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各维度、感知到的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可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网络成瘾;(3)背景性渴求中的积极结果预期与同伴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对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在低积极结果预期条件下,同伴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可以负向预测网络成瘾程度,而在高积极结果预期条件下,同伴态度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外因在内因比较微弱的条件下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