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正吴筠著作较多,思想也纷繁复杂,概言之,有"元气自然"的宇宙结构论、"秉气善恶"的人生性情论、"道本儒末"的社会自然论等。他对宇宙、人生和社会有着深入的思考和把握,反映了唐代道教思想发展的水平和特色。唐代著名道士吴筠(?-778年),字贞节,又作正节,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科举屡试不第,于是入嵩山求仙问道,拜著名高道潘师正为师,受传的是上清经法。唐代开元(713~741)年间,吴筠南游金陵(今南京),访问道教名山茅山、天台山,交友甚广。其文章高超绝群,在南京一带影响广泛。唐玄宗遣使召见他于大同殿,令他担任待诏翰林,以随时可以向他求教道法。  相似文献   
92.
It is challenging to estimate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system of the Trigrams and Hexagrams in The Book of Changes (Yijing) had an impact on the whole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The universal paradigm from which it was derived formed the basis of a semiotic theory of evolution which, because of structural analogies, was applied to all fields and aspects of human life where decision making and action in correspondence with a cosmic principle was required. To achieve that goal, countless commentaries on and interpretations of the Yijing have been written.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chools. The first used the Yijing as a book for divin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anifestations of the universe and nature. The second interpreted it with a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making it part of the tradition of Confucian thought. Modem scholars have also contributed some new approaches to the Yijing. My paper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Trigrams and Hexagrams of the Yijing cannot be understood in a purely representational way. They do not represent things apart from their relation to human needs or consciousness. Because of the co-determination of text and reader as a task without determinate end-points, it proves to be a unique case of effective-history. In the Yijing, there is no real line between culture and nature, sign/image/language and fact, the universe of semiosis and other universes. With its use of signs, images and language, the Yijing confirms that the universe of semiosis is the universe of heaven, earth and man.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my explanations will not only focus on the Trigrams and Hexagrams. My paper will also deal with the following topics: (1) interpenetration of linguistic meaning and objective reality and (2) the social nature of verbal or literary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93.
双时间参数理论由贝尔纳普于2001年提出,该理论使用不同的语义解释参数构建以言行事行为的语境,以确定以言行事行为是否成功或者是否被满足。但是贝尔纳普在构建语境时却忽略了地点这一重要的语境参数,而这也导致了双时间参数理论对以言行事行为的成功以及满足条件的不完善刻画。本文中,作者就将提出一个对双时间参数理论的改进方案。文章中,第一节将在简要介绍双时间参数理论以及其中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修正方案的大体思路,即将双时间参数理论的基础由分支时间逻辑变为分支时空逻辑,文章第二节将介绍分支时空逻辑中的主要内容,而第三节则说明如何在分支时空逻辑上使用P_(STIT)算子刻画群体行动的问题。第四节将具体介绍作者所给出的对双时间参数理论的修正方案。文章最后一节则是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94.
人的命运为什么会不同?为什么有的人一生顺风顺水、安然从容,有的人却一辈子蝇营狗苟、狼狈不堪?人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吗?为什么人人都有机会,最终却只有少数人摆脱宿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按照佛家的说法,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因果循环。当下你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念,都会在未来发生作用。今天的我们,既是昨天的果实,又是明天的种子。但是,如果时光能够穿越,让人们能够回到昨天、去到明天,我们能不能改变因果、掌握命运、获得自己期望的果报?好莱坞导演莱恩·约翰逊用一部科幻影片《环形使者》,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体察试验因果循环的机会。  相似文献   
95.
宗白华美学体系广泛而深入地摄取了中西艺术学的理论维度。宗白华的艺术学研究是为其美学建构汲取丰厚学养。他的美学体系和艺术学思想与中国艺术精神有着密切关系。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全面汲取理论的精髓,开掘出古典民族美学的现代意味,成为宗白华美学建构的一条重要路径。宗白华对中国古典艺术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艺术精神"这一核心,联系艺术哲学、艺术体验、艺术意境、艺术生命等问题阐幽探微,在基于价值论的艺术史观与体验式的艺术批评方法等方面亦有重要开拓。  相似文献   
96.
牟宗三的易学是其原创性哲学的重要内容,体现着时代精神。他的早期著作《从周易方面研究中国之元学及道德哲学》,以罗素哲学、数理逻辑、新实在论解读《周易》,阐述了自然哲学和自然主义道德论,对缺乏科学与逻辑并高度意识形态化而成为人性之桎梏的中国传统文化补缺救失;在中后期,面对物质主义和唯科学主义在世界的泛滥,寻求人类的终极关怀,创立道德形上学,其易学即为这一体系的构成部分。牟氏易学的发展既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也显示出其视野由中国到世界的逐步开阔化。  相似文献   
97.
98.
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spatial-tempor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 effect,STEARC)是指时间的心里表征具有空间特性。这种时空关联现象具有多方向性、多通道性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优势轴的差异性。影响这种现象的因素主要有阅读和书写习惯、语言、空间参考框架和情绪状态等。目前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的理论解释主要有隐喻构念观、具身理论、命题符号理论和知觉符号理论等。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综合三条空间轴线,深入探讨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神经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99.
四、道教义理之学的根基为“道”本原论在历史上,任何传统的宗教信仰或哲学流派,莫不树立有自己的宇宙本原观。它犹同一粒种子,有了它才可能滋长出耸干舒柯、浓荫遮地的大树来。道教当然也是这样。“道”,便是道教最根本、最崇高的信仰原理与宗旨,是宇宙的本原。在道教经典中,“道”亦作“大道”、“天道”、“常道”、“真常之道”、“太上之道”。凡是道教徒皆当虔诚宗仰,否则,“离道”也就意味着“离教”了。正因为“道”是道教信念的最高准则和教理最精奥的范畴,后世奉“道”者、好“道”者才造构出了庞博的道教文化体系。正因为有“道…  相似文献   
100.
宋继杰 《世界哲学》2001,5(1):75-80
柏拉图关于宇宙灵魂之成分的描述乃是《蒂迈欧篇》中最晦涩难懂、最富争议的句子,而这些句子在翻译上的分歧也最典型地体现出“翻译即解释”的哲学解释学真理,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希腊本文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