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01.
稿约     
《学海》2011,(5):217
《学海》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主题研讨、专题论文、学术评论与学术书评等栏目  相似文献   
102.
2010年10月19日,由清华大学国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主办的人文与价值朱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纪念朱子诞辰880周年纪念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宣布中国朱子学会正式成立。来自中、美、德、法、日等国家和地区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与空间哲学研究,2011年6月11日,由《哲学动态》编辑部,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哲学系、《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二届空间理论与城市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04.
吴家荣教授的学术背景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近年来,他用最勤、成果丰硕的当推美学和文艺学研究.在美学领域,他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美育观,通过美学教材的编写探索学科理论的构建,在生态美学论争中提出清醒而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5.
胡竹菁 《心理学探新》2011,31(2):99-104
阅读了沈德立教授历时五年完成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一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以后,感到这是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关于青少年心理学研究方面有新观点、新资料、以"我"为主的高水平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06.
本刊讯7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日本爱知学院大学主办,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文化艺术研究室承办,中华慈善总会藏文化慈善基金、内蒙古五当召协办的中日佛教文化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107.
经济伦理与社会发展是中韩两国伦理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2011年4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上海市伦理学会承办,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后援的第19次中韩伦理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五次全  相似文献   
108.
<正>2009年10月28日至30日,由西安大慈恩寺、西安佛教研究中心等机构承办,在古都西安召开了"长安佛教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术代表两百多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并在分组会议上宣读了学术论文,规模空前。本次会议以"净心慈恩,盛世长安"为主题,分"义理"、"历史一"、"历史二"、"交往"、"价值"五个小组来研讨长安的佛教文化,充分展现了"长安佛教"在全国各地学者心中的认识,也给西安本地的佛教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重点、特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与会代表发言和讨论的主要内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9.
曾繁仁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美学研究,视角遍及美学领域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在美学基础理论、西方美学史、审美教育、文艺美学和生态美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曾繁仁先生在国内美育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从学科建设的意义上讲,曾繁仁是中国文艺美学的开创者;对生态美学的理论建构则是其力求使中国美学走出困境、求得突破,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新体系的有益尝试。曾繁仁先生的学术研究体现了深厚的人文蕴涵和独特的诗性魅力,他致力于在审美批判中实现审美救赎,以人审美地生活、诗意地栖居作为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达到了极高的治学境界。在多年的美学探索中,曾繁仁先生形成了严谨不苟与纵横捭阖、哲学思索与现实关怀、学理探究与实践追求、历史反思和与时俱进相结合的治学风格。曾繁仁先生成一家之言,在中国美学界树起了一面新的旗帜。  相似文献   
110.
唐代宫廷的三教论议或三教论衡是唐代儒佛道三教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一活动从唐初持续到唐末,五代时期仍有其余绪。三教论议在唐朝的各个历史阶段的情况不一样,可以将它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唐高祖、太宗朝,此一阶段的辩论与佛道二教的排位有关;第二阶段为高宗朝,内容主要涉及佛道二教的教理争论;第三阶段则为中唐以后,逐渐演变成庆祝君主诞辰的一项颇具娱乐性的活动。唐代宫廷三教论议承当了双重的功能:三教的思想对抗与取悦人主,而正是后一种功能的强化,导致了三教论议的日益沦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