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冯化宇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69-72,148
在英国现代派小说家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母亲莫雷尔夫人对儿子保罗表现出了超越正常母爱的情感是一种典型的“恋子情结”。本文将在分析作品内外人物关系、情感纠葛和情感投射的基础上,着重对“恋子情结”这种畸形之爱的历史渊源、理论依据和现实表现、造成的危害及产生的原因作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2.
元代巴蜀易学学者王申子,其思想具有折中调和、兼容并包的特点,反映了当时儒道融通、朱陆合流的学术趋势。他一方面认同即物穷理,另一方面提出"觉即复"的观点,主张一念发动当下返善,强调"发明本心",具有较强的心学意味。王申子还提出"几学"来解释"觉即复",在"几学"视野下可见从《易传》到程朱再到王阳明的知行观之间存在较为明晰的逻辑线索。在"几学"背景之下,王申子提出"本无"的本体论和"诚敬"的工夫论。可以看出宋元儒家吸纳佛道来完善自身话语系统,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向先秦儒学复归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3.
李锐 《周易研究》2004,(4):57-60
本文讨论帛书<易传>第一篇<二三子问>的时代问题.依据传世文献材料和出土文献,并根据思想观念的发展规律,指出<二三子问>中出现的"精白"一词,已见于<鹃冠子·度万>,进而分析在孔子的时代,有可能出现"精白"这样的概念以及出现押韵的占语,对于<二三子问>的年代作出了新的推测.认为此篇时代当较早,并没有受到黄老思想的影响,有可能就是孔门弟子录所闻于夫子,整理成篇.  相似文献   
194.
道教的称谓     
道教称谓,可以分为道教法坛、道教神仙、道教教徒、道教宫观及丛林执事等若干方面。 一、道教法坛 道教法坛:即道教举行宗教活动的宗坛。基本上可以分为醮坛、箓坛和戒坛三类。 醮坛:即道教举行斋醮科仪的法坛。醮坛之上参加科仪的道士,称为“醮坛执事”,主要有: 高功:又称“法师”。  相似文献   
195.
《管子学刊》2023,(1):F0003-F0003
《管子学刊》是综合研究齐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性刊物,重点刊发以下方面的文章:管子研究、稷下学研究、先秦两汉诸子研究、出土文献研究、文物与考古研究、“新子学”研究、先秦两汉史学研究、学术思想流派研究、兵学研究、地域文化研究、学术考辨、学术综述、当代学人评论。  相似文献   
196.
<论语·子路>有一则对话: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相似文献   
197.
陈驯 《天风》2015,(2):28-29
<正>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孝道精神是其中之优秀者。本文称"孝道精神"而不称"孝道传统",是因为孝道的精华部分是中国人的"文化精神性",是可以世世代代继承发扬下去的,而孝道传统的一部分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发生变化,有些已经不能直接效法。因而本文定义中国孝道作为中国人的优秀文化精神性,而不是鼓励人们去模仿某种孝道故事。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具有时代性和进步特色的,现代人不可能回到古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中去直接效  相似文献   
198.
杨柳 《中国哲学史》2023,(5):11-16+84
告子以“生”训“性”,但问题在于何以释“生”?郭店楚简有关生、眚(性)的种种论述,为进一步厘清告子哲学意趣及其思想流派提供了可能。以往研究或归其于“墨”,或视其为“道”:前说未辨“义外”,大本有失;而后说浑“同”略“异”,难窥堂奥。告子上承孔子“心安”之旨、下启孟子“义内”之思,长于“情—欲”而蔽于“情—义”。告子不仅代表了彼时最为盛行的人性观念,且还构成周秦思想版图中的关键坐标:其非但反向激发了孟子阐释性善的哲学洞见,更从正面彰显出儒家形上意蕴的不同向度。  相似文献   
199.
本文通过田仲的生平事迹记载,分析、论述了田仲的基本思想主张,以及在当时的广泛影响,并分析了农家的基本主张,认为田仲属于农家,是战国时期农家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