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徐慧茗 《法音》2021,(3):50-56
中国汉地佛教经北周灭佛和隋唐之际的战乱,以长安、洛阳、邺都为中心的中原地带,发生过一南一北两次大规模的僧众流动。其中向南一支广布于淮南江表诸郡和荆襄地区,日益发达,最终成为禅宗的发详地。其标志是初唐道信和法融两支禅系的崛起。  相似文献   
22.
兰花     
正我收到一个邀请:"周末晚6点,紫峰大厦云端西餐厅,6号桌。敬请光临。"世界第九,中国第四高的紫峰大厦,78层的云端西餐厅。谁会在这么昂贵的餐厅请我?我已退休四年了。事情起源于一篇在网上发表的回忆文章"鼓楼旧事",以实名写了儿时在紫峰大厦原址上的一些往事。"您七十年代住在鼓楼?"一个叫"兰花"的读者留言说,"是否在鼓楼食品大楼边上的一个工行储蓄所存过钱?""是啊,每月都去,"我回答。"那时当学徒,  相似文献   
23.
正本书是一个综合研究的成果。在研究的内容上常被拖进不同的领域,在方法上则逼迫自己,走出书斋,越过现有资料文献,寻找新的线索。同时,有时候还与自己的研究对象一起探讨。在尊重信仰的前提下,与宗教界开展合作探索,可能取得比站在外边的观察与评论更加重要的成果。这或许是本书写作的一个方法论上的尝试。一在我的著作中,这算得上写作时间最长的一本。本来的习惯,是确定一个选题后,用三四年时  相似文献   
24.
偶景术是上清派的重要存思技法之一,然而,偶景术的性质至今依然幽晦不明。笔者从分析"偶景"一词在六朝文赋和道教文献中的涵义入手,指出偶景术有三个来源,即作为历史来源的萨满教的守护神,作为实践来源的天师道的黄赤合气之术,以及作为理论来源的易道阴阳观念。通过这些分析,笔者确定偶景术的本质为存思之术,它对内丹学的产生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佛教史上发生的“三武一宗”法难事件说明,佛教在管理上的缺陷和错误之处,从而引起人们对佛教的严格管理和良性发展。以历史作为镜子,对照我们今天的佛教在管理上的不足之处。如果不以历史为鉴,必将重蹈覆辙。我们要使佛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必须以史为鉴,清除佛教中的糟粕。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才能使佛教化教育健康的为人类社会的明发挥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和平和国家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6.
周薇 《学海》2005,(4):81-87
陈衍"以诗存史"诗史观,重心在搜集有事之诗达到存史目的,这一诗学观既是对孟棨<本事诗>以来纪事诗话宗旨与元好问<中州集>以来"以诗存史"诗学观的传承与发扬,也是晚清国势衰微之际陈衍民族危机与世道关怀意识的投射.这是一种自觉的有着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诗史观.  相似文献   
27.
司马承祯 (647—735)是唐代并名的道教养生理论家。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据《旧唐书·司马承祯传》载:“少好学,薄于为吏,遂为道士。师事潘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师正特赏异之。谓曰:‘我自陶隐居传正一之法,至汝四叶矣’。”为陶氏三传弟子,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潘师正逝世于太山逍遥谷。其后司马承祯遍历名山,隐于天台玉霄峰。武则天闻其名,召至都,降手诏赞美。及将归还,遣麟台监李峤饯行于洛桥之东(《旧唐书·司马承祯传》)。景云二年(711年),睿宗令其兄子承祎到天台迎司马承祯入宫,问以道术。  相似文献   
28.
正《三武一宗抑佛综合研究》(张箭著,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5年)是第一本对中国古代的抑佛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该书由于既纵向拉通研究又横向贯通比较,故视野开阔,发现和总结出一些政教关系史上、佛教史上、宗教史上带规律性的东西。该书分五大章廿一节一绪论一摘要展开论述,五大章即"北魏太武帝之灭佛"、"北周武帝之废佛"、"唐朝武宗之禁佛"、"比较研究和综论"。全书约37万字。  相似文献   
29.
《黄庭经》是道教主要经典之一,是一部谈养生修真之术的道教经书。现传世的《黄庭经》有三种:《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中景经》,但《黄庭中景经》系后人所作,因而《道藏》仅收录内、外二经,《黄庭经》即指该二经的合称。《黄庭经》养生教育思想围绕长生久视、强身健体之目的,立足于哲学与医学两大基础,以存思内视、漱咽津液、吐纳行气、服气积精为主干,兼容恬淡虚无、心专意精、守一养神、脏腑调养等原则与方法,形成了融养生、医学、哲学与宗教于一体的名垂道教教育思想史的养生教育方法导论。笔者不揣浅陋,欲作初…  相似文献   
30.
六朝道教有无概念的使用体现了鲜明的实践特色,与以"辨名析理"为主要方法的玄学旨趣不同.顾欢提出"无中之有"以刻画身体的内在结构与存思所见内景与身神.通过存思实践通向道体,经历有无的转化,因此道可以称为"非有非无".在其他上清道经中,可以看到更进一步的"有中之无"的表述,以有无来言说存思实践中的复杂过程.六朝上清派以有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