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畸人、巧匠和特异功能者是庄子笔下经常出现的特殊人物形象。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他们极可能都是巫的化身。本文借用人类学的理论观念,通过考察先秦巫文化的历史流变,并深入解析《庄子》的相关文本,认为其中的畸人和巧匠应与当时的民间巫者群体有密切关联,而庄子描写的飞行、不为灾害所伤、变形等特异现象在古老的巫文化中亦渊源有自。这些都表...  相似文献   
992.
高明 《中国宗教》2023,(7):23-26
宗教外事工作是国家整体外交工作的重要方面,加强宗教国际话语权建设,对于助力国家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促进文明的交流互鉴、展现中国宗教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基督教两会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相似文献   
993.
《世界宗教文化》2023,(2):42-42
张翔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3月348千字晚清民初知识分子在大变局中探寻中国道路,开拓知识分子的新道路,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重要部分。本书梳理和讨论了康有为“大同立教”的思路以及推动定孔教为国教的政治行动,尝试从康有为的思想和实践一孔窥豹,思考中国思想及其承载者和创造者的历史性大变局。  相似文献   
994.
上海土山湾画馆是中国最早的西洋美术传授机构:它具有完备的机制,使得西洋画以完整的技术体系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它延续了近一个世纪,涌现出众多蜚声中外的画师,徐悲鸿更是赞誉其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  相似文献   
995.
海德格尔后期哲学的实质是狄奥尼索斯式的大地形而上学。他试图通过重建人类和大地的原初性关系,以克服现代性的背离大地的无根状态。但他的大地形而上学延续了德国哲学的非理性主义传统,是德国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历史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96.
作为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典型的原始意象,"南山"承载着中国人生命意识、情感寄托、精神道德的文化记忆和象征。温暖、坚实、充满生命气息的"南山"意象,在远古先民生存、生产、生活的经验基础上生成,并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和审美体验得到不断的承传,逐渐建构起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和心灵诗意的栖息空间。  相似文献   
997.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委员、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离休副院长哈吉·马哈茂德·马维芝,因病于1991年9月8日凌晨归真,享年75岁。马维芝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于10日上午9时在中国伊协、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礼堂举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相似文献   
998.
本文的目的是以分析的形而上学中的核心课题为线索,试图对当前分析的形而上学的研究状况做一个整体的介绍和讨论。文章将围绕存在与物体、可能与必然、时空与因果、心灵与物质、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等主题来展开。对于每个主题,我在评介各个重要课题的时候,将着重展现不同理论之间的争议以及这些争议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999.
抱朴者守全     
那年到蒙古去旅游,时值夏日,草原上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让人感到是那样舒爽惬意。  相似文献   
1000.
《存在与时间》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之所以没有按原计划完成,外在原因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海德格尔思想本身产生了矛盾。他已经意识到传统主体性思想的残余在《存在与时间》中产生了影响,但还不知道如何克服。《存在与时间》后的海德格尔始终是在肯定它问题的方向和范围的前提下,对《存在与时间》的主体性思想残余进行着明确而反复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