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罗尔斯吸收并改造了康德的定言命令理论,提出了一个"合理而理性的行动者在原初状态中的一致同意"的命题,作为社会正义原则的基础。他认定康德的理论有一些致命的缺陷,并且试图把定言命令的三条公式联合在他的原初状态之中,以便克服这些缺陷。同时,罗尔斯还认为,在关于社会正义原则的慎思中,一些合理的经验性的条件必须得到保留。因此,他用无知之幕取代康德的目的公式,以削弱后者过于严苛的限制。  相似文献   
72.
"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的核心命题。20世纪50年代,牟宗三就对其进行了批评,提出了相反的说法:"本质先于存在"。本质之所以先于存在,是因为人有善性,而人之所以有善性,是因为有生长倾向和伦理心境。生长倾向和伦理心境都有先在性,可以说都是人的一种本质,前者为"原生性本质",后者为"次生性本质"。人通过智性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追求"标的性本质",但必须承认在此之前已经有了本质。尽管人在选择之前已经有了本质,但这些本质有时也会出现不当、保守、遮蔽的问题。要防止这些问题出现,必须大力发展智性,启动内识反思。内识反思发现问题后,可以对不适当的规范加以调整甚至破除,这一步工作应该纳入儒家经权的思想范式之中。存在主义缺乏儒家学理的经权智慧,要求人们大胆选择,意图虽好,但难以保证有良好的动机,更不能充分估计其后果,从而出现小人行权。小人行权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病灶。既要坚持儒家"本质先于存在"的立场,又应承认"存在先于本质"的合理性,理想的情况是将两个不同命题有机综合起来。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坚守"本质先于存在"的立场。  相似文献   
73.
梁栋 《哲学动态》2015,(3):96-103
因果之矢与时间之矢的关联问题是当代西方因果理论的一个中心议题,也是最具争议的一个难题。为走出休谟的"原因对结果时间先在性"的约定性困境,在因果之矢与时间之矢之间寻求"第三矢"已成为近四十年来因果哲学中的一个主要策略。反思多种视域下第三矢策略不同概念架构的发展逻辑,解析其关键特征与问题,可以说,迄今为止的"第三矢策略"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74.
本文论述孔子的"一贯之道",具体展开了二重维度:一是孔子对尧舜三代以来历史文明核心价值理念之传承的一贯性,二是孔子在其思想的完整结构之中对这一价值理念之贯彻的一贯性。此二重维度上的"一贯之道",作者认为实即是《论语》的"允执其中"。"中"即"皇极",即天道,即性,即"仁",是为"中体"。"忠"以"正心"为义,"恕"以"如心"为义。"忠"借内省过程使本在之"中体"得以自觉建立,是为内在精神活动意义上的"允执其中";"恕"借经验活动使"中体"得以展布流行,是为外向行为实践意义上的"允执其中"。以"仁"为中体,以"忠"、"恕"为中体得以内在建立与实践展开的二重维度,孔子不仅继承了三代以来的"一贯之道",而且切实地重建了个体的心身秩序。"仁"的哲学,即是"中"的哲学。  相似文献   
75.
淡然     
翁溯利 《天风》2015,(4):57
我有一个朋友非常喜欢钓鱼。几乎每个节假日,他都出去垂钓,可以说,钓鱼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常常一早出门钓鱼,傍晚沐着夕阳回家,鱼篓里却空空荡荡,可他嘴里哼着小曲,看上去俨然一副满载而归的样子。为此,他的妻子可没少"奚落"他。我也觉得纳闷:付出了一天的劳苦,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有一天,我禁不住这样问他。他回答说:"钓鱼之乐不在得与失,  相似文献   
76.
<正>近年涉及明朝宗教研究的论著逐渐增多,大有形成热点之势。俗话说,学如积薪,后来居上。南开大学何孝荣教授等著《明朝宗教》,南京出版社2013年出版,37.7万字。该书吸收和借鉴了各时期相关成果,是一部明朝宗教研究的集大成之作。通读全书,我感到它有四个极其鲜明的特色。其一、着重对明朝的宗教进行专门和全面的研究当代中国宗教的面貌形成于明代,对于明朝宗教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国宗教基本状况的了解。所幸的是,近年涉及明朝宗教的论著越  相似文献   
77.
道教对世界的理解有其独特的神学视角。在世界的来源问题上,强调的是道生气化。对于世界中的存在者,一般认为有天、地、人、神(仙)、鬼等。从世界演化进程上看,道教主张复古之论,认为社会的进程是不断背离"道治之世"的,因而,道教所追求的理想世界就是回到原初的"上古之世",以此应对现实的"无道"。  相似文献   
78.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以儒家为主流的中国传统德性精神的现代振兴密不可分。儒家德性精神的现代振兴需要吸收西方近代启蒙精神并转化其启蒙方法,要站到"人类情感的天平上"对人类的情感能力首先做一番学理批判,从中发掘儒家德性精神现代振兴的核心价值观,据此推动人类在情感层面的现代性价值启蒙,超越近代理性启蒙之"蔽"。作为生命之大全的"幸福"理念,将是儒家德性精神现代振兴的核心价值理念,也将是人类在情感层面实施现代性启蒙的最高理念。"幸福"、"和谐"、"包容"应该成为当前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儒家德性现代精神的启蒙价值系。  相似文献   
79.
<正>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成果《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以下简称《导论》)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结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系我国"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聂先生在《导论》中就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核心术语进行了系统归纳与阐释,形成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话语体系。作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的奠基之作,《导论》为我国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与创新途径。《导  相似文献   
80.
一想到此行的目的地竟然是有“非洲花园”之称的摩洛哥王国时,心情按捺不住地激动,原因不仅在于其美丽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其悠久辉煌的文明。摩洛哥有很多世界闻名的城市,每座城市都有其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色。我们首先抵达了浪漫之都卡萨布兰卡,但我们的目标是古城菲斯。沿途的田园风光与满目苍翠让人深切地体会到“非洲花园”这个称号果然名实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