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究从先验概率、概率表征、推理任务等方面探讨了经典贝叶斯推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试图在"知识和试题双重模型"框架下,探索现实和标准贝叶斯试题的形式结构的同质性,结果表明:1)自然频次表征比百分比表征的贝叶斯推算题正确率高,这是因为试题的形式结构不同,与概率表征无关;2)贝叶斯判断题与贝叶斯推算题的试题形式结构存在显著差异;3)贝叶斯推算题中,概率词表征与其它两种表征的试题形式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其实质是贝叶斯判断。  相似文献   
102.
《中国道教》2009,(3):61-61
詹石窗在《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由于生活的需要,有关城隍神信仰的经典应运而生。《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就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关于城隍神信仰的经典。通过《城隍经》的种种描述可知,城隍神在道教中乃是“劝善消灾集福”的思想象征,这种思想象征既是道教劝善文化传统的自然延续,也是社会道德需求的具体表现。由于城隍神信仰深植人心,道教通过特有的艺术表征方式,塑造了“赏善罚恶”的城隍神形象,从而在民间社会产生了独特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03.
年老化与文本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老化与文本理解的研究表明,老年人在表层形式和文本基础两个低水平表征上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下降,而在情境模型的建构和提取、更新等加工过程中都没有发现由于年老化引起的能力下降。在介绍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从情境模型与另两个低水平加工的不同特点和老年人自身的特殊性两个方面分析了老年人在不同层次表征水平加工能力差异的原因。对情境模型水平加工能力保持的潜在机制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弥补在低水平加工中认知能力因年龄而产生的下降等问题还需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4.
辛自强  张丽 《心理学报》2006,38(4):532-542
Karmiloff-Smith的表征重述理论认为表征重述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并且表征变化的过程包括程序、元程序和概念化三个阶段。采用微观发生法(包括前测、练习和迁移3个阶段,共8个期间),以数字分解组合任务为研究材料,探讨了120名小学一、二年级儿童问题解决中的表征变化及所受年龄和练习模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测中存在发展性差异,即二年级儿童达到概念化阶段的人数显著多于一年级儿童,但前测处于程序阶段的儿童接受5次解题练习过程中以及在近迁移题目上都没有表现出年级差异,而在远迁移题目上二年级儿童的完成情况好于一年级儿童。练习模式对表征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从变化的路线看,与简单模式相比,复杂模式更能促进儿童的表征发生变化,而且这时儿童表征变化的路线更丰富,表征变化发生循环的人数比例也更高。(2)从变化的速度看,复杂模式下儿童在插入难题的两次练习期间表征变化比较迅速,其余期间变化较小;简单模式下儿童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练习期间表征变化比较迅速,随后变化比较平稳。(3)从变化的广度看,练习中所获表征能力(在最后三次练习中达到元程序或概念化阶段)的推广,无论是在近迁移题还是远迁移题上两种练习模式之下的被试没有明显差异;但两组被试在近迁移题上的表现均好于远迁移题  相似文献   
105.
选取36名大学生,运用眼动技术,探讨不同结构类型文章在重复阅读时主题转换效应的变化特点。被试阅读的材料有两类:一是段落内部各个句子之间为平行关系(平行材料);一是每段第一个句子为该段落主题句(总分材料)。结果发现,两类材料在第一遍阅读过程中均出现了显著的主题转换效应,但在重复阅读时,主题转换效应消失,说明读者在第一遍阅读时已构建了文章的主题结构表征,并以此来指导后面的阅读。该结果支持共同策略假设理论,说明无论文章中是否存在标记,读者在阅读时都会构建一定完善的主题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06.
雷怡  李红 《心理科学》2007,30(3):741-745
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对Lillard的Moe假装任务进行了重复与改进,旨在探讨儿童对假装行为中知识状态作用的理解,进而讨论儿童对假装的心理本质的理解。实验一表明,“是否”问题使得5岁儿童在该任务上表现出肯定回答倾向;实验二表明.当改变提问方式,在问题中提供选择项目后,5岁儿童在该任务上的通过率有显著提高.肯定回答倾向明显减弱;实验三表明,当减少指导语中相互矛盾的信息、明确指出主人公知道某物而不知道另一物以及减弱对未知状态和知道状态的强调的情况下.5岁儿童能根据主人公所知道的事物来推断出其行为是在假装成该事物,能理解到知识状态在假装行为中的作用。这一结果表明5岁儿童能够理解到假装中所隐含的心理表征,Lillard所提出的Moe任务范式低估了儿童对假装的心理本质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07.
刘希平  李永梅 《心理科学》2007,30(5):1091-1094,1072
关键诱词是指在学习中没有出现的、跟所学单词有一定关联的词。学习者对关键诱词提取时错误再认率(即虚报率)较高,这被称之为错误再认现象。有人认为是要点表征导致了错误记忆,但也有人认为记忆中是字词表征起主要作用。本研究针对要点表征和字词表征对中学生英语单词学习中错误再认的影响进行了2×7的混合设计,分别考查了分类分组呈现单词和随机呈现单词对中学生英语单词再认的影响,同时考查了关键诱词的虚报率与学习次数的关系。发现:(1)学习分类分组呈现单词的被试,对关键诱词的虚报率明显高于学习随机呈现单词的被试,说明要点表征在错误再认中起着重要作用;(2)对关键诱词的虚报率与学习次数之间呈现倒V型的关系,说明在学习初始阶段,要点表征在错误再认中起主要作用;但在学习的后期,字词表征在再认中的作用占据了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8.
言语理解中的知觉符号表征与命题符号表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王瑞明  莫雷  李利  王穗苹  吴俊 《心理学报》2005,37(2):143-150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探讨言语理解中信息表征的方式。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96名。实验材料按照探测图画中物体的形状跟先前阅读的句子中描述的物体的隐含形状的关系总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匹配版本,一类是不匹配版本。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种条件下图画再认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进行统计分析。实验1中被试读完句子以后马上进行图画探测任务,结果表明这时被试头脑中进行的是知觉符号表征。实验2中被试的阅读任务难度增大,结果表明这时被试头脑中进行的是命题符号表征。实验3中被试阅读的关键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以后再进行图画探测任务,结果表明这时被试头脑中进行的也是命题符号表征。总的实验结果表明言语理解中既存在知觉符号表征,也存在命题符号表征,知觉符号表征是信息表征的一种早期状态,人类头脑中最终的信息表征形式主要是命题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109.
名词与动词加工的ERP差异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词汇判断任务和记录ERP的方法,探讨了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差异以及词汇的具体性对这种词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00~300ms、300~400ms(即N400)时窗,词性与具体性的交互作用在两侧电极上达到显著水平,在两半球上具体名词所诱发的ERP比具体动词更负。并且,在N400上词性与电极位置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名词与动词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左、右半球的额叶和颞叶。本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了语言表征的神经生物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0.
关系-表征复杂性模型的检验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辛自强 《心理学报》2003,35(4):504-513
目前有关问题难度的观点多是不全面的,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系-表征复杂性模型。在该模型里,区分了问题难度和问题解决难度两个概念,二者的本质分别是关系复杂性和表征复杂性;关系复杂性包括水平复杂性和等级复杂性,表征复杂性相应地包括表征广度和表征深度。以172名小学高年级学生为被试,以长方形面积问题方面的三种测验收集的数据对该模型的内部和外部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它能够有效解释问题(解决)难度,区分优、中、差三类学生所能达到的表征复杂性。这说明该模型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